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2018-03-06 22:24:07)
又啃完狄更斯的一部长篇,《远大前程》(译者王科一),非常好的小说;就我所看过的这几部狄更斯的书来说,一超过千页就不忍卒读,而五六百页长度的就十分出色,《双城记》如此,《远大前程》也是如此。在我看来,若以艺术性排座次,这两部小说难分伯仲,由于《双城记》的历史感、社会性以及政治色彩要更强一些,《远大前程》只好屈居《双城记》之后。
《远大前程》描写了一个随姐姐(而姐姐待他很不好)生活的孤儿(又是孤儿,孤儿简直成了狄更斯小说永恒的题材!)的奇异际遇,匹普在神秘的命运推动下(实际上是他所不知的人的力量)由一个穷小子突然变成了上等人,然后又一棍子被打回原形,从天上摔回到地面上。这一难以置信的过程在狄更斯的笔下写得很令人信服,并不使读者觉得是作者的凭空编造。
狄更斯对社会、现实从来都是批判的、讽刺的、挖苦的,这部作品也不例外,尤其是对法律、上层社会、人的势力眼(匹普在大起大落前后的心理活动以及小镇人的态度变化)。我最喜欢的是狄更斯的语言艺术,尤其是人物形态方面的描写太棒了,看一看《远大前程》的前几章就知道这一妙处了;这是很多小说的共性,《大卫.科波菲尔》如果不是第一章写的那样精彩,我就会像后来放弃《小杜丽》一样地把它丢掉了。
读完《远大前程》,回头再重翻一遍,捋了一下前后情节,故事脉络完全清晰了,读的过程中产生的疑问都对上榫了,看出了作者结构此书的匠心、设计的巧妙来。读者一般会跟书里的主人公匹普一样以为他的突然“发迹”是郝薇香小姐(一个在即将举行婚礼时被抛弃从此自闭起来并借养女艾丝黛拉报复负心的男人的女人)这条线的作用,写到后来突然露出流放犯这条线,两条线通过越狱逃亡、贾格斯先生等人相连,两条线连到了一起。
这部书分为三部分,就我个人感觉,第一部分最好(对少年心理、姐姐的描写十分出彩),后两部分不是不好,而是因为我不喜欢匹普突然有钱后的挥霍,人物的性情对我的阅读产生了影响,我知道不该这样,不过,我也相信自己的感觉,这两部分的确有斧凿、仓促的痕迹,比如,中间部分乔的笔墨太少致使他再次出现显得突兀,艾丝黛拉也是这样,她最后与匹普的故地重逢一看就是“小说式”的结尾套路。书里对贾格斯先生的描写有夸张的成分,就凭大话、狠话他就能左右法庭的判决吗?至少小说里他说的那些话是看不出他有这一能力的。我倒很喜欢他的助手文米克,这个人物的做人法则值得现今的职业人一学,公私分明,在什么地方说什么话,在事务所就不说在家说的话,在“单位”他是一个刻板、只为老板负责的工作人员,只有事务所之外才说个人的心里话;你看他把自己的家经管得多有意思呀,对老父亲多孝顺啊,是一个多富有情趣的人呢!
——看完这部小说,感觉憋在心里说不清楚,只能这么东一耙子西一扫帚地写上几句,不过,我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本读了不会让你后悔的书。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