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初识《大卫.科波菲尔》

(2017-12-20 20:48:55)
标签:

《大卫.科波菲尔》

狄更斯

译本

《大卫.考坡菲》

文化

分类: 读书
       看过屠格涅夫,我说过再找哪个过“硬”的作家来打发时光呢?后来,我翻开了狄更斯的《大卫.科波菲尔》,看了第一章,觉得译本干巴巴的,在网上找出外国名著丛书系列的版本,重新看了一遍,了不得,这个译本才叫精彩呢,我一下子被迷住了,尤其是写贝萃小姐与接生医生的那段,简直精彩至极!所以说呀,读外国小说得读好的译本,这方面我信任老一辈翻译家,后来的只能称为“译者”,当不了“家”;《大卫.科波菲尔》这部名著,要看《大卫.考坡菲》才能领略我所说的精彩,上海译文出版社1980年版,扉页(没有封面)上译者的名字看不清了,也许是写《译本序》的张玲,因为通行的惯例是由译者作序的。
 《大卫.科波菲尔》第14章看完了,10岁(11岁?)的大卫逃脱了枚得孙的阴影终于得到了贝萃小姐的荫庇,我也舒了一口气。
对大卫来说,第3章与第4章是两个截然相反的世界:在坡勾提先生的船屋里,大卫度过了半个月的幸福时光,他与小爱弥丽的那种孩子般的童真感情令人感动并为这个苦孩子而高兴。及至回到家里,家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家,已经成了枚得孙先生的家了,然后又来了位枚得孙小姐,两位的“坚定”不仅使大卫的妈妈丧失了管家的权力,连对自己孩子的管教权都被剥夺了,竟然连跟儿子亲热一点都不行,完全成了个受气包——这个软弱、可怜又可气的女人啊!但凡有点脑子,也不会找像枚得孙这样的男人啊!亲妈掌不起舵来,儿子只能受屈:大卫被打以后关禁闭,然后被送寄读学校了,在那儿还有个凶恶的克里克先生等着他,不过那里多少还有几个同学友情的慰藉,可没多久,就连这样的学他都没的上了。
在此,我有点奇怪英国式的继父跟中国的有点不太一样,中国的后爹如果不喜欢完全可以对先方的儿女不管不问,而这个枚得孙却抓着大卫的教育不放,还像个没事干的人一样监管大卫的学习(后来看是他另有居心)。
大卫的妈妈死了,可以说是因精神遭受迫害而郁闷而死,大卫彻底成了孤儿,之后像条小狗一样被抛弃到一家客栈当了童工;假若不是逃走,这个孩子的命运就被摧残在那儿了,尽管我还不知道他的未来会是怎样(还没看完全书)。
我还有一点疑问,枚得孙侵吞了本属于科波菲尔的家产,这合法吗?也许那时的英国就这样立法的吧,否则难以解释后来贝萃小姐为什么只是把枚得孙姐弟痛骂一顿而不向他们索要大卫的权益——这样的事在中国无论过去还是今天都是不可能的事。在这一点上我们看到,大卫的妈妈糊涂到什么地步,正因为她盲目地走了这一步,不仅没得到幸福,还送掉了自己的性命,而且把儿子也拖到苦难的深渊了——现在老是有人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用在这里也不无不可啊!

狄更斯不仅在小说开篇对贝萃小姐有精彩的描写,对枚得孙小姐的肖像也勾勒得极为生动传神有趣:

“只见这个妇人,满脸肃杀,发肤深色,和她兄弟一样,面目、嗓音,也都和她兄弟非常地像。两道眉毛非常地浓,在大鼻子上面几乎都联到一块儿了,好像因为她是女性,受了冤屈,天生地不能长胡子,所以才把胡子这笔账,转到眉毛的账上了。她带来了两个棱角崚嶒、非常坚硬的大黑箱子,用非常坚硬的铜钉,把她那姓名的字头,在箱子的盖儿上钉出来。她开发车钱的时候,她的钱是从一个非常坚硬的钢制钱包儿里拿出来的,而她这个钱包儿,又是装在一个和监狱似的手提包里,用一条粗链子挂在胳膊上,关上的时候像狠狠地咬了一口一样。我顶到那个时候,还从来没见过别的妇人,有像枚得孙小姐那样完全如钢似铁的。”(见P7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7年12月18日
后一篇:读感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