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02日
(2017-12-02 22:25:54)
标签:
谈话节目 |
分类: 随笔 |
与自己在一起是工作、享受,偶尔地参与一下朋友的聚会,是休息、放松,只有无所事事的人才总是依赖他人而活着——找人玩乐、找人喝酒、找人无聊……
下笔千言、笔生莲花的作家往往讷于言,茶壶煮饺子式的作家更有可能是大作家。
谈话节目总要找一些口若悬河的知名人士,凭着他们的三寸之舌打动听众,这有点像听评书,当时热闹,“撂爪就忘”,那这样的谈话有何意义?也有,那就是成为他人的“灵感启发器”,只不过,这样的人与这样的可能太少了,而且得不偿失;与其夸夸其谈,不如具体做事。
谈话的作用不完全在于所谈的内容,而是某句话甚至某个字、说的人的口气或眼神使你生发出自己的感想,而且是独特的,对,这就是我总在说的“灵感启发器”,在我看来,好的谈话起的就是这个作用,如果不是,就是浪费时间。
夸夸其谈者多半不过脑子,过脑子的语言、深思熟虑的话是没法即兴发挥的(除非事先准备),过后细考多是废话套话,不过加个漂亮的包装再加上当时的情境而已;所以,对那些说起话来头头是道者,还是多加警惕吧。
我们为什么不能像一条狗那样成天欢欢乐乐呢?就连困在笼中的白兔、鸟以及玻璃缸里的鱼看上去都欢欢乐乐的,为啥人有那么多的困扰?“高级”的人有“高级”的困扰,“低级”的有“低级”的困扰,唯有人之外的生命独得欢乐?只因为,人有个脑子,会想动物不会想的事情,人受益于它,也为害与它。
歧视实乃人的本性,有种族歧视,有地域歧视,这个很自然,具体到个人,一个人对自己的身体部位都有歧视:上边高于下边——我们轻视脚、腿、下半身由来已久,虽然它们是我们身体的一部分,但总认为下边是脏的。不是吗?你自己想想,是不是这回事?不管怎样,人是尊崇形而上的,老往下半截使劲那是动物,人总不会降低为动物吧?前些年闹嚷嚷的“下半身写作”(木子美)现在如何?人是往上走的?要不,长个脑子干啥?若是猪脑,那也就啥都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