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25日
(2017-03-25 21:38:03)
标签:
语文课本《人生的境界》朱光潜《谈美》苏轼李白 |
前些日子翻看女儿中学时的语文课本,三、四十年后再读那些古文经典,颇有感怀。
语文课本里选了冯友兰的《人生的境界》,这样的文章才适宜中学生读,把些西方的晦涩哲学选进课本,他们哪里能理解,怎么能读得进去?只有像《人生的境界》和朱光潜《谈美》这样深入浅出的文章才最该进入中学生的课本。
李密的《陈情表》哀感顽艳,痛达人听。他那年44岁,老祖母已经96岁了。
《祭十二郎》所表达的沉痛之情催人泪下啊!
《语文》第四册里,柳宗元的《愚溪诗序》、苏轼的《前赤壁赋》、王勃的《滕王阁序》、蒲松龄、《促织》以及《柳毅传书》,绝对是千古好文,作为教材不可不选,身为中国学生不可不读。
读苏轼的《石钟山记》,文人亦有科学求真的精神,遇到事情亲身求证,若没有这种务实的精神,西湖就不会有苏堤了。“当今”不给他机会,若给,一代文豪还会更多地造福于民。
读《病梅馆记》,龚自珍空有其志啊,天下皆病梅,哪里治得过来呢?
再录几首名诗佳赋——李白的《黄鹤楼闻笛》: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诗: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骆宾王《与博昌父老书》:“嗟乎!仙鹤来归,辽东之城郭犹是;灵乌代谢,汉南之陵谷已非。”
前一篇:2017年03月23日
后一篇:2017年03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