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文一
文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0,012
  • 关注人气:53,3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年03月13日

(2017-03-13 22:21:02)
    晨走一小时挂零。午间去人工湖绕圈,1小时20分钟。

人离不开一日三餐。有些人不喜欢吃食堂,早晨上班从家里带午饭。我今天中午没去食堂。昨晚在食堂打的饭菜没吃完,留出了一些,用微波炉一热,午饭就解决了;我不挑好吃赖吃,果腹即可。晚上回家,几样菜混炒——东北有乱炖,我“发明”了乱炒,此习由来已久:把差不多的都放进锅里,甘蓝、洋葱、尖椒、西红柿炒作一盘,倒酒翻书,边饮边看家庭圈微信,继之以《读者》,偶有所得,拈笔狂草……


读书时,被吸引着去读另一本书,一本接一本,竟忘了初衷,最后一看“读书链”,也是有因果的,其中藏着必然之因。读书先是自主,后为人启,启而有悟,悟而有声,声而为文,启之后人。


理论需要逻辑的周全,有时就陷入了折中与中庸之道:你看到一种说法,也看到了反面的说法,双方都各有理由也各有你不同意的观点,于是,你开始“和稀泥”了,去折中他两家的说法推出你自己的观点。这是政治与学术上的普遍现象。时间会最终判定谁都不是赢家,都是历史这根长绳上的一个个节点。


玄而又玄的东西对我的诱惑是,不在它们真与假、对与错,而在它们能否开启我的想象、思考,这一点比什么都重要,所以我更愿在喝酒时看这类书,酒与它们混合在一起会引发灵感;即便没有引发,至少给我“思想者”的慰籍,哪怕是虚幻的,也比没有好哇。


古代西方的哲人所说的话为什么比孔孟易懂?因为,他们的书是现代人翻译过来的。我们看不懂文言文,估计现代的外国人也看不懂柏拉图,是不是这样呢?似曾听说,今天的英国人就看不懂莎士比亚——莎士比亚(15641616)也是四百多年前的人了,相当于中国的明末,也是古人了。中国有古汉语,同理,英国也有古英文啊!


为什么非得“中西对比”,我们要往人家那边靠呢?还不是因为咱们落后嘛——既然认可了人家的理论与规则,你就得按人家那些理论与规则比量自己;如果我们强大了,他们就该拿咱们作比了。迄今为止上溯到百多年前,我们都是在做这种对比,没办法,那么以后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