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则臣的《耶路撒冷》,毕飞宇的《小说课》

(2017-02-28 21:10:34)
标签:

《耶路撒冷》

《小说课》

徐则臣

毕飞宇

分类: 读书
    看完徐则臣的长篇小说《耶路撒冷》,脑子有些空,不知该咋写这篇“读后感”。  
 小说由一个个人物的故事及一段段专栏交替构成,叙述主体是主要人物也就是专栏的作者,即初平阳。这些专栏有的与故事关联,有的则游离于故事,着眼点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那批人。这部书的中心是花街,在北京生活的花街人向回不去也不想回的故乡聚拢回归,写的就是这些从花街走出去的人的心与事。以我的能力实在说不清这本书在表达什么,其实是明白的,却又道不出来。作者无疑才气逼人,让我叫绝并绝望的文句、段落层出不穷,可我又觉得就整体而言还有哪儿不够完满或者说“散”,却也同样地确定不了,也许,这与作者35岁(该书写于2013年)的年龄有关吧,不过,这个年龄能写出这样的作品,绝对是后生可畏呀。

我对《耶路撒冷》、对作者徐则臣的这种感觉或许没有道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我同时在看毕飞宇、看毕飞宇的《小说课》,这两位作家相比,当然是毕飞宇更为老道,年龄在那儿呢。他们是两代作家。

你看毕飞宇把小说、把诗给分析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解读、细读,就像当年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一样。听(看)他的课,让你忘了他是个作家,更像是一中文系教授。他那条分缕析的精读,会使你摇头叹息:他咋能读出这么多东西来呢,我咋就看不出来呢?

有了这么个对比,有毕飞宇在那儿比着,也就产生了我对《耶路撒冷》那样的感觉,也许是错觉。


读书是对读书人的精神拯救,抱怨、沉沦可以被书化解,愤怒、不平在书里消融——人生不过几十载,还计较什么?这就是书告诉你的。


  从我写博客可以体会到写专栏的不易,按期交稿的压力是很大的,人不是机器,有写不出来的时候,那就得多留些存货以应急。为了使文字能有点意义,必须辛苦一下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2017年03月01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