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悲惨世界》里的雨果思想

(2016-08-16 12:16:49)
标签:

《悲惨世界》

雨果

拿破仑

滑铁卢

分类: 读书
   

翻开《悲惨世界》的第二部,雨果丢开了冉阿让,转而沉浸在滑铁卢的战事中,而且一写就是一卷,把小说变成了历史画卷。

雨果的政治思想在此可现一斑,他认为拿破仑的失败是必然的,“如果拿破仑在滑铁卢胜利,那就违反了十九世纪的规律。一系列的事故早已在酝酿中,迫使拿破仑不能再有立足之地。情势不利,由来已久……那个人的过分的重量搅乱了人类命运的平衡。他独自一个人比较全人类还更为重大。全人类的充沛精力要是都集中在一个人的头颅里,全世界要是都萃集于一个人的脑子里,那种状况,如果延续下去,就会是文明的末日。至高无上、至当不移的公理已经到了运用心思的时候。决定精神方面和物质方面必然趋势的各种原则和因素都已经感到不平。热气腾腾的血,公墓中人满为患,痛哭流涕的慈母,那些都是有力的控诉。人世间既已苦于不胜负荷,冥冥之中,便会有一种神秘的呻吟上达天听。拿破仑已经在天庭受到了控告,他的倾复是注定了的。他恼了上帝。滑铁卢决不是一场战斗;而是宇宙面貌的更新。”

其后写到兵败溃退的情景之后,雨果再次感叹:“那种在历史上空前未有的大无畏精神竟会这样惊扰,恐怖,崩溃,能说是没来由的吗?不能。有只大右手的黑影投射在滑铁卢了。那是天道运行的一天。有一种超人的权力造成了那个日子。因此万众俯首战栗;因此心灵伟大的人也全都授剑投降。当年征服欧洲的人们到今日一败涂地,不知所云,不知所为,只觉得冥冥中有种恐怖的存在。‘非战之罪,天亡我也。’人类的远景从那天起着变化了。滑铁卢是十九世纪的关键。那位大人物的退出舞台,对于这个大世纪的兴隆是不可少的。有个至高的主宰做了那样的决定。英雄们的惶恐也是可以理解的了。在滑铁卢战争中,不但有乌云,也还有天灾。上帝到过了。”

雨果是法国人,他没有沉浸在对拿破仑的盲目崇拜之中,而是站在一个非常高的层面上看待巨人的失败,以历史的必然规律总结了原因,这就看出大作家何以“大”来;在这里,雨果已经超越了作家成了一个历史家、思想家。而且,他也发掘小人物的精神力量(如“最后的方阵”一节中的宁死不降的康白鸾将军),不过分强调一场战争的作用而更看重历史的必然性,把眼光放在欧洲这个大的着眼点上,你就是再大的人物也扭转不了大势所趋。

我一连气地看完这一卷对战争的描述,惊心动魄呀!跳出阵外俯瞰全局,看到一个个个体的细部,虽然我还没明白作家为什么一下子转入似乎跟小说无关的史实里去,但估计这一卷肯定有用,他可能是为未来的故事做铺垫呢;就全书而言,到这儿才是刚刚开始——瞧,这一卷的最后,出现了一个小偷、偷死人的人,他叫德纳第,那不就是第一部中出现过的一个人物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跑步
后一篇:肇东的早晨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