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山恋蜀水,不舍长江出峡去(1)

(2016-04-12 20:08:19)
标签:

火车

旅途

成都

分类: 游记
      十年前,也就是2006年的4月,我与好友吉峰出差,目的地是成都。公干之余,我们一路游山玩水,倒也尽兴。回来后,我根据记载和记忆写游记,《巴山恋蜀水,不舍长江出峡去》,写着写着,没了兴致,就搁笔了,这一搁就是十年。这次行程存在我的日记里,但我懒得再写成笔记,笔记中便有了半个月的空白。如今十年过去,重新翻看这半途而废的“游记”,觉得还是“在岁月里留个痕迹”为好,可实在不想重写,便略加时间的注释,基本维持原貌,也看得懂

时间流回到十年前——


我们乘49号的火车去北京,10号的傍晚上了北京发往成都的T7,一宿一白天11晚间到了成都。


49号的火车上——

北方的田野灰秃秃的不见生机,树的枝干跟生满络腮胡子的黑脸汉子,焦巴巴地点把火就能烧着。

车里广播放《老鼠爱大米》,头回完整地听完这首流行歌,不明白它何以能赢得稚嫩的心。老鼠不光爱大米,还爱不少别的呢。

一个人在铺上打开手提电脑,不是玩游戏,似乎是在做正事。他呆望窗外一会儿,显然不是被外面的风景所吸引,然后拿出一本保险的书看了起来。我很钦佩这样的人,一是真的忙,二是心无旁骛。


410号走京城——

后海的灰喜鹊。一老人说在森林里就养了这样的鸟,一旦虫子多了就放出来。海面上有只野鸭一动不动,扭着颈子将脑袋插在翅膀下面,好一副野鸭春睡图啊。

此时的水还很凉,却已有人在游泳。岸上的一个老头擦着通红的身子,水珠还直往下滴嗒,他说在水里不能呆得太长,几分钟就得上来,要不受不了。


410号在火车上——

受多年习惯的驱使,很多人老早地就排队等着剪票,好早点上车给所带的大包小裹找个位置。他们站那儿候了半天,还不如坐在椅里歇会儿呢。现在的人出行所带的东西很少了,车上的地方有的是。人人都有座号、铺位,早点儿晚点儿上车它也是你的。

上车以后,那些成群结伙出来的拿出他们带的吃喝,好家伙,成箱成箱的,恨不得把车厢当成餐厅。没有算计的结果就是让自己受累,吃不了兜着走呗。

夜里躺在铺上也是睡不踏实的,黑暗中就见下铺的胖男人摸索着起来,像做贼一般地拎起暖瓶,极小心地往他那个大号的茶杯里续水,坐在铺上窸窣着在掌中数出一大把药片,塞入嘴里一口口地吞水服下。夜灯的微弱光线映出他一抹白白的脖子,像是抹了一层白灰。这个肚子很大的男人,第二天起来愣说自己没打呼噜,大家都笑了。他一缩肚子,“瞧,没了,怎么着?泄了!”这群人里有个瘦小的半百老太,心态特好,说话必乐,乐得嘎嘎的,极其开心。

苗条的列车员小姑娘一瘸一拐地扫地,原来是把脚崴了。

车一靠站,一些旅客下车活动,只见一个女的在走的过程中很轻松地踢腿过头,显现出平时练习的功底。那个同行的年轻姑娘看起来也是练过的,也能把腿抬到中铺的高度压腿。而我的胳膊腿早就抻不开了。一个拎着锤子的工人挨个敲打着每节车厢的车轮,以手摸试感觉车况,他是我们全车人安全的守护神啊。

天刚擦亮,西安的古城墙还是一片黑影,渐渐地远去。出了城市,是黄黄的坡地和田野,绿色的麦苗衬着黄土特别显眼。天阴晦着,外面似乎飘着黄色的尘雾。那些绿色的麦田里大多都有几座坟,有所不同的是每座坟四周都有树环绕,即使不是围成一圈,也至少有一到几棵与故去的亲人作伴。有的有碑,有的无碑,且碑比坟还高。这一带的民居开始变得细高有如苗条的女子,有些虽也宽一些,却也给人以金鸡独立之感。每家小楼之间都有一定的间距,屋脊已有翘起的鸱吻,圆瓦给人以远古的怀想。远处的高速路渐近,它的树墙一开始让我以为是大院的土墙呢。

从西安到成都要贯穿秦岭,那这一路上就是连绵的群山了。有山就有气势,尽管大同小异却能夺人心魂。比照平川,山因起伏而多姿。过了宝鸡,就真正进入了秦岭山脉。宝成铁路不知钻了多少条隧道,只觉得眼前明与暗不停地变换,刚看见窗外的山谷,马上眼前一黑进入幽冥的世界,接着又一亮,深谷浅流再现眼前。列车跟穿山甲一样,在一座座山峰间穿行。没等看清此山,亮暗一闪,彼山过来了。为了能饱赏山景,过隧洞时我就闭眼,眼前发亮再睁开。一水随山就路跟着我们一路婉转,河里的沙石与绿洲共存。我不知这条最终与嘉陵江相连的河流叫什么名字,但直到广元它才从我的视线中消失。河里隔段距离就有挖沙的船和机器,那些脱离山体的石头风化为碎石,被用作筑路材料。半山坡上有不多的梯田,露出当地人家日子的拮据。山看上去是美的,但居住其中的人因此不便,大山缚住了他们的脚步。做看客是容易的。山不愿人多看,时常设些屏障遮眼。

色紫衣白领打扮的列车员小姑娘还挺有号召力的,把人们从铺上唤起来做操。

845,列车停在秦岭小站,已晚点50分钟了。我所在的车厢恰好停在隧道口外,打开车窗吸口外面清新的空气。外头下着小雨,淋湿了青山,一只喜鹊在铁路旁的枝叶间跳动着。

远望白亮似水,近看却是扣的地膜,它们与一块块绿绿的麦田共同装点山里不多的平川塬地。当车掠过一个叫黄牛铺的小站时,我没看见一头牛的影子,可能是黄牛还没醒吧?水田里的农民绾着裤腿,赤脚站在水里耠弄着泥水,有的地块正在插秧。这里的油菜已然落花,不是我在江南所见的赏心悦目的金黄,很长时间我不敢确定那就是油菜。

我的手机叫了两声,进来一条短信,陇南移动欢迎我——哦,宝成铁路在甘肃伸过来的一角穿过,就又回了陕西;因为之后的略阳是陕西的。

当背篓出现在农人的背上,我知道已进入了四川地界。下午两点,车停广元。

马角坝的站台一闪而过,出现了好些水泥厂,以二郎庙的规模最大。这些飞驰而过的小站是不会引起车里人注意的,即使是我记下了这些名字挺有意思的地名,过后也会忘掉,甚至根本弄不清那地名的含义。厚坝的三层农家小楼细高而独立,这一带的屋脊正中都有形式各异的装饰,大概也有避邪祈福的意思。

有人打手机,信号时有时无,总跑,“咳,中国移动嘛!”一个女孩子一直看着手机,准是在玩游戏。有的人盯着车内的电视,看港台的搞笑剧。大多数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旅途对有些人来说是难以打发掉的百无聊赖,其实,如果你把它当成观风赏景,心态就会完全不同,时间也就不那么漫长而不可忍耐。人的一生也是如此,老想快些奔向目的地,终点不就是死亡吗?谁想快点去死呢?所以,将人生视为过程,不放过任何途中所见的风景与感受,就是享受生命的乐趣。这可以看成是生命感受的真谛。

一路阴沉,到了江油才看到一抹阳光,但吝啬的太阳不一会儿就收回了短暂的慷慨,天光走向暗淡。好在南边比我们北方落日要晚,所以进入成都时天还是亮的。我们拿着地图往要去的地方走,天空在酝酿着乌云,风也跟着共谋一场雨的到来。我期盼着这一阴谋不要得逞,以便晴游天府之国。天遂人愿,几滴雨落在脸上后,尽管仍风急天阴,但脸上再不觉水样的凉意了。巴山恋蜀水,不舍长江出峡去(1)


巴山恋蜀水,不舍长江出峡去(1)

巴山恋蜀水,不舍长江出峡去(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慢旅感闻
后一篇:雾锁大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