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钱有多值钱

(2016-03-24 13:16:15)
标签:

老日记

物价

人均收入翻番

分类: 随笔
   

我对“经济翻番”不太关心,因为它不能真实地反映生活的质量,纵向地看翻番也就是个参考,如果跟30年前比,我们的收入那得翻多少番了!

30年前,我第一个月的工资不到百元,30年后已达几千元,这是几十番呀。人民币肯定还会进一步贬值,“人均收入翻番”是很容易兑现的事,所以,我更愿意比较购买力,也就是以实物为参照,看看你今天的钱所买的东西在过去需要多少钱,这样的比照才更直观一些。

近期整理从前的老日记,1987122的日记里有这样一句话,那天是小年,“父亲去肇东卖了十只鸡,两块钱一斤。鸡蛋两毛四一个。”一斤鸡蛋大约7~8个,估计那时的鸡蛋应是1.6~1.8/斤的样子,跟今天的3.5~4/斤相比是很贵的,所以那时只有逢年过节来人去戚或得病时才能吃上。今天市场上的活鸡卖100元一只,30多块钱一斤。

这是粮食,再看“大件”,当时的一辆飞鸽自行车是290元,红旗26坤车是230元,20英寸进口彩电2400/台,国产彩电我没记住价格,估计在1500元的样子,跟所挣工资一比,简直是天价呀。

我认为以收入作比更合理、更分明,比如,假定我1987年的月收入是100元(只少不多),现在的收入是5000元,那么,鸡蛋的比值分别是1.8%0.1%,活鸡是8%1.6%,再看家电,自行车占到了230~290%,也就是得用将近3个月的收入才能买辆自行车,彩电得花上两年的工资才能买下来!

1987年春节前,我家才有了电视,黑白的二手电视,哈尔滨二姨家淘汰了的罗兰士(西德货),花了370元——把货币贬值的因素加进去,当时的家电、轻工产品的价格之高是相当惊人的,所以,那时衡量一个家庭的贫富就看趁不趁几大件。30年并不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

这是人们的日常生活方面,我们不知道的是,国家的科技进步也是超乎我们想象的,“过去”并不等于“落后”。我国的一些高科技在二十年前已很先进了,只不过没有“飞入寻常百姓家”,给人的感觉是那时很落后,这跟我们所受的“新的总比旧的好”的教育有关。

记忆中的过去似乎的确没有现在“先进”,像那时我们的工资、奖金还发的是现金,还要做纸质的工资条、奖金单,那些东西谁也不会老留着,所以也就记不清那时具体挣多少钱了,只是模糊地以为那时的物价低。现在不同了,有电脑、网络了,想知道几年前的数据,皆记录在案。

翻看过去的老日记,感慨老深了,我遗憾的是,类似这些实实在在的数字和具体的事例我记的太少了,那时我太“形而上”了,飘在天上不食人间烟火,若是多记些“形而下”世事杂尘,那过去的日子不就跟文学作品一样生动有趣了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无锡马拉松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