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2015-02-09 21:21:06)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 |
分类: 读书 |
在昨天那个晴和而又寒冷的上午,我终于读完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大大地松了口气。是的,这是一本读起来不轻松的大部头,一部当得起世界名著之称的重磅经典。
大学生拉斯科尔尼科夫因贫困辍学,受生存与出头无望的双重逼困,杀死了一个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和她的妹妹,在犯罪的心理压力下惶惶不可终日,精神几近崩溃,最终自首被判流放西伯利亚。
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思想极端的人,他认为大多数人不过是“虱子”,存在的意义不过是为了大人物而活着,杀死这样的人、特别是像老太婆那样可恶的人不算犯罪,而且大人物们(比如拿破仑)合法杀的人还更多呢(血流成河)。靠着这样一种“理论”的支撑,他在精神的折磨中一再地逃避着罪责。
陀思妥耶夫斯基在这部书里对犯罪心理的描写极为出色,真可以当成一部罪犯心理学来读。
陀氏并未宣扬阶级论调,书里暴露的社会问题是自然地表现出来的。《罪与罚》开篇就是一幅幅严峻的画面,穷人“挣扎在死亡线上”,社会上丑恶的一面暴露无遗——大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典当一点不值钱的物件维持,前途无着;一大家子人靠着女孩卖淫过活;为了亲人能过上好日子,要强的姑娘牺牲自己应下一门没有爱的婚姻。像小官吏马尔梅拉多夫,因为酗酒屡丢工作,这纯属是他个人的原因,赖不着社会。
在我看来,书里的其他人物都是为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而服务的配角,陀氏没有过多地塑造他们的“形象”,不过,他们也不是不值一提。
拉祖米欣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同学,可以说是个“正面”人物,没有后者的病态心理,正直忠厚,阳光向上,应该是陀氏寄予希望的“下一代”。
斯维德里盖洛夫是个生活放荡的地主,他疯狂地追求杜尼娅(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妹妹),作者还暗示他谋杀了妻子,令人不解的是,这么一个寻欢作乐的人居然良心发现地自杀了!?
卢仁是个卑鄙小人,陀氏的书里总有这样的人物,这个人物很像《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里的公爵,他对索菲娅的陷害真是下流到了极点。我认为陀氏不该让他过早地“消失”,应该再给他点儿“戏份儿”,那样他就更“丰满”了。
卡捷琳娜-伊万诺芙娜是个既可怜又庸俗的女人,我在好多女人、包括中国女人的身上看到了她的影子,她为丈夫办葬礼谢客宴上与女房东争吵的一节算是她个人的小高潮。
波尔菲里是个侦探,一个十分优秀的侦探,他像猫一样把玩着拉斯科尔尼科夫这只老鼠,为陀氏描写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立下了“汗马功劳”——我在夜里想了许多关于《罪与罚》的感想,一时无从写起,只好胡乱地品评一番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