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淑女的气质与赌徒的性情

(2015-01-28 20:58:58)
标签:

陀思妥耶夫斯基

《赌徒》

招投标

气质

分类: 读书
   

上午,招投标中心以会议的形式办了一场培训讲座,主讲的是一位行止优雅的女子,从前见过。她向大家行礼致意(公司内部还没人行过如此“大礼”)后开始讲课,虽然所讲的内容与我的关系不大,但她的气质让我联想到新闻联播的女主播,还有林徽因式的淑女、才女。会场里95%以上是像我这样鄙俗的老男人,剩下的5%女人里也有几个年轻的,尽管黛眉红唇却都被这位一身工装的女士比下去了。这就是气质的魅力,可以超越年龄。我赞赏这样的女性,世界因有这样的女性而美好。她讲完后向大家再次行礼致意,唯一的一次掌声应该是发自诚意;我相信,每人桌上所放的调查表里肯定打的全是最好的“钩”,跟我一样。

 

昨天看完《赌徒》。

《赌徒》要比《穷人》、《白夜》好的多,看着看着,心中升起一股怪异之感,小说里的好几个人都怪兮兮的,举止怪异:波林娜似是最正常的“好人”,可也涉赌,读者看不出来她到底爱哪一个人;布朗舍是个什么人?她的荡妇行径居然能被人接受,而前边并未写出她怎么坏,这个人物使我想起了《名利场》里的利蓓加,这两个人物都是以差不多的手法傍人骗钱的;德-克里埃的高利贷者身份只是在最后提了一句,此前这人一直裹在含混的雾里(顺便说一句,陀思妥耶夫斯基似乎不喜欢法国人);老太婆的现身并参赌那一段非常精彩,将一干等着她死好继承遗产的人的面目悉数曝光,痛快!小说里的“我”前后表现反差太大,一个挺理性的人被一场豪赌变成了近乎白痴似的傻瓜,他不用赌来的二十万法朗干正事,却没来由地赠给了一个他从前并不喜欢的女人(布朗舍)并任由其挥霍一空,自己则沦为一个彻底的赌徒。赌博就能把人变成这样吗?失去了波林娜的爱是不是也有推波助澜的作用呢?

我觉得这篇小说有点侦探小说的味道,赌的几章(尤其是最后)让我想起了茨威格写赌的名篇《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那部小说里把赌徒的内外世界描写的淋漓尽致(比如手的“工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