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你为什么不读书?
(2014-11-13 20:58:50)
标签:
张贤亮《绿化树》文化教育 |
分类: 读书 |
读完《绿化树》,我将校对过两遍的文本打印出来,加了一个封面,期以永久保存——我以前读的两个版本(《小说月报》和《中篇小说选刊》)都已遗失了;另外,我也想让女儿看一看这部震撼过她老爸的小说——我读的时候还没她大呢。接着,我又看了一遍《土牢情话》——张贤亮的另一部中篇小说,事实上这篇小说我已读过不下三遍了。
那日正午的阳光充足明亮,饭后去市场走走,一走就走到了旧货片区,那儿有两处卖旧书的地摊。我常到那儿去,瞧瞧看看,虽然明知多半没有我想要的书,但下意识地脚步往那边挪。这是习惯。我习惯性地把老头儿的书摊扫视了两遍,还真的发现了两本书,《冰心散文》和《百万英镑》,3块钱一本,遂买了下来,走在路上边走边看,看完了冰心的两个短篇小说。
《百万英镑》里粘着一张小小的字条,是该书的原主人写的,当时应该是个女中学生。字条是这样写的:“我们在寝室其实什么都知道!我们寝室还有人把96(注:不解何意)呢!旁边的寝大多都有对象,天天叫老公!(都是我的同学)有的时候还去我们寝说她和她老公去哪啦、干啥啦!我们全班都会骂人,虽然我不怎么骂,但是要是把我惹急了,我就骂他……(我们寝都没有老公,∵我们太小了!)最大的才16,还没我高呢!最小的13,比我高,我们寝是16—13岁,看起来比较小!(不许告诉别人!行吗,求求你了!)嘿……我可以告诉你我的Q号……名:×× 号:…………”从这几句还很稚气的话里我知道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内心里在想些什么。这两本嘎嘎新的书表明,他们根本没怎么看就论斤卖给了小贩,也是,这样的书他们哪能看得进去呢?
当日午时,张鸣在博客里发表《谁在凌迟名著?》,我以前读过,还以为今天是“世界读书日”,一查,才知不是,那个日子是 4月26日。读书是一种习惯,有阅读习惯的人用不着“日子”的提醒,一得空就会手不释卷,没这个习惯你逼他读也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