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午若夏
(2014-04-22 13:03:38)
标签:
莫言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文化 |
分类: 随笔 |
晨走87分钟。早晚仍不能单衣单褂。早市上,两个菜贩在逗嘴,一个说:“瞅着太阳贼亮,咋还这么冷呢?”另一个答:“我喝点儿小酒,还有点儿热呐!”
未到午时,太阳已然烫手,外衣穿不住了。路边的灌木开了一片黄花,北京植物园里获得的知识告诉我,那是连翘。细看旁边的桃枝也有了婴儿幼牙似的红点儿,用不了几天她们就要含苞怒放了。站在窗前,眼前的树梢也绽了新绿,不细瞅还瞅不出来呢。
我去帮扶站买东西,公司的工会主席陪着一帮子人在参观。小学课间休息,校园里顿时像开水一样沸腾了,孩子们玩得开心极了,而路对过的中学则静悄悄的,欢乐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减小。欢乐的孩子们让我心里也很灿烂。
人在童话、神话中长大能够保留想象力,童年若无童话、神话的环境,对一个人来说是不完整的,长大以后也不可能有想象的能力。
昨天的调度会后接着进行中心组学习,观看“石油魂-中国梦”报告会录像,第一个发言的是个四川人,浓重的口音像外语似的让人听不懂,后两个讲普通话,但这样的“典型事迹”谁会真的听呢?整整一下午泡在了会议室里,下班后回家,做个油菜豆腐,拌了凉菜,与莫言喝酒——看完两本莫言,这一本莫言里选的是他早期的一些中短篇小说,看了这些作品就会明白莫言为啥说蒲松龄是他的老师了,很多小说写得鬼气纷纷,夹杂着神秘魔幻,也有一些“小说”弄不懂他想表达什么,比如《小说九段》等篇。
几天前, 2014年4月17日,《百年孤独》的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逝世,享年87岁。我看到迟子建在微博里写了一句话,以悼念这位对中国文学产生风暴般影响的大作家:“发光的人走了,但光还在!“多年以后”,《百年孤独》不会“孤独”,依然闪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