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http://blog.sina.com.cn/u/1047259214
首页
博文目录
关于我
个人资料
文一
微博
加好友
发纸条
写留言
加关注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
0
博客访问:
260,012
关注人气:
53,392
获赠金笔:
0支
赠出金笔:
0支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
中
小
五一黑吉蒙骑行(2)
(2013-05-10 20:37:24)
标签:
松原
骑车
乾安
千字文广场
通榆
旅游
分类:
户外单车
D2(5月2日):松原——通榆
五点半起来,去外面散步。跟前有个早市,吃了早餐,我又买了二斤准备在路上吃的黄瓜。天阴,掉了几滴雨点。
7
:
13
,我裹着雨披出发了。在
G203
上骑了
20KM
,转入
S301
,来了一场阵雨。这阵儿雨不大,只罩着方圆大约十公里的地面,一进乾安界,路干干的,根本就没下过雨——我赶上了个雨尾巴。
11
时骑至乾安,出城前吃了午饭,然后上路。
一路上我看到好多地名都带个“字”和“井”,奇怪之余觉得必有来历,可是东北自古都是寒荒之地,“文化”是后来的事,何以此地生出这么多“字”来?我琢磨着“字井”的由来,甚至还就“让字”编起了故事,但仍解不透“字井”之谜。当我骑到乾安城边的千字文广场,看了简介及过去的乾安地图才恍然大悟:八十多年前的民国初年,当时的官员与当地的蒙古王爷协商,将乾安界内的几百个村屯部落划分成一个个小方块,如同古时的井田制,每个“井”都从《千字文》中摘选出一个字来命名,遂有今天这么多的“×字井”——啊,没想到俺们东北还有这样的“文化”,这可是全国独一份呵,仅此一件就使乾安这个农业小县顿时“文化”起来。
当我看到泥林的牌子时,忽然想起阿成在他的小说里曾提到过这个地方。从路标看似乎前方还会有路口,可是骑过了大布苏我也没见到。路边的一个老乡跟我这样描述泥林:“泥林冬天啥样,现在就还啥样,一到夏天,一场雨一个样,被水冲得一道儿一道儿的,有的土垛子被泡堆了,就变成另一种样子。”这回错过了泥林,以后再找机会吧。我觉着“大布苏”这个地名怎么这么眼熟呢?看到铁路我呼啦一下想起来了,它是京哈线上的一个小站啊,我在火车上经过好多回了!
今天的路程不多,又大体顺风,
16
:
20
我就到了通榆。县城很一般,我没怎么逛,找个地儿住了下来。旅店可以洗澡,喜出望外呀!
旅店门厅放一个鱼缸,里边游着几条观赏鱼,在幽蓝的“海水”背景中看上去赏心悦目。我觉得那个光头老板挺有创意,他拴两头狗——松狮——蹲在门口,一边一条。我说:“这是活狮把门呀!”他道:“那是,招财运嘛!”
当日里程:
156KM
;总里程:
341KM
。
(昨由东进,今自西出)
(开始掉雨点)
(这边一点雨都没下)
(俺们大庆也号称百湖之城)
(大遐、让字出现了)
(让字中学,紧挨着的是小学)
(城郊的乾采)
(春捺钵——契丹语,春天的皇帝行宫之意,辽皇四季都有行宫))
(沿途还有一些字井未被摄入镜头)
(进泥林的正途)
(最本色的古代东北民居)
(如果错过泥林路口,这里也可过去,可惜我问路时被人误导或者是我误解了)
(大布苏?看到铁路、火车方才想起,如果你往来于京哈,那就关注一下这个小站吧,虽然不停)
(一进通榆界,路况明显变化,新铺的柏油路,也平,可是麻麻拉拉的)
(盐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