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省级”引起的啰嗦

标签:
级别杂谈 |
分类: 随笔 |
县级、市级、省级、部级这样的级别意识早已溶入到我们的认知而达到不知不觉的境地了,可是当我从报上得知武汉属于“副省级”城市仍是感到非常的惊讶,因为我以为只要是省会城市那肯定都是“省级”了,原来这也有“省级”、“副省级”之分啊!那我们黑龙江省的哈尔滨肯定是“副省级”喽!
此前,我只知有“县级市”、“地级市”,而不知还有“副省级市”,现在也就明白了为啥某些大市要争取升格为“直辖市”了,于是乎也就理解了人民大学前校长(纪宝成)为啥反对取消大学的行政级别的言论了——在这个场子里混,没有级别,不光见不着省长、市长,在同僚里没面子,就连底下人都不知按啥规格接待你,自己栽面儿不说也给人添乱啊!
只是,大家都闹着往上升级,不知是否考虑过已达顶格的人的心理?
级别不会没边没沿,拿“工程师”(相当于大学的讲师)来说,低了称“助工”(助教),高一级的是“高工”(副教授),再后来有了“教授级高工”(教授),我们叫“高高工”(博导),照此发展下去难道还要弄出“高高高……高工”来不成?这倒有点儿像从前的皇上,若要加封谁(比如孔子)或给他的先皇老子加美谥,就把那高帽子一个劲地往上摞——给死人带高帽,死人是不会站起来欢呼或反对的。
我们纳闷的是,活着的人都挺聪明的,玩这套把戏,为嘛?嗐,不就为了一个“利”字嘛!无利不起早,如果那帽子不能给他带来利处,你看他还争不?
人活到现在,如果还为名利而争,人会说他有“进取心”,争不到了、争不动了还要争,那就是自个跟自个较劲了,换句话说就是看不开了。
这年头儿,看不开的人太多了,从大官到小民。
照我看来,为了没心没肺、好好地活个几十年,对于有了一把子年纪的人来说,还是想开了点儿的好:你再扑腾还能扑腾出个花儿来吗?因为,你不能像年轻人那样有为社会进步做贡献的时空,再在那儿摆老资格、“发挥余热”,只能是碍事的拦路石而招人厌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