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桥学会了新花样——侧滑
(2012-08-27 21:08:40)
标签:
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塌桥事故杂谈 |
分类: 随笔 |
吃午饭的时候,大家说起哈尔滨阳明滩大桥引桥瘫塌的事故,“现在又有了新说法,叫‘侧滑’”——当今中国是个净出新名词的时代。
这起亡三伤五的重大交通事故是近日里人们口头的话题,差不多两、三句话就能转到这个上头来。
水淹京城使人对雨天里的凹洼路段心怀疑惧,哈桥垮塌让人视桥若危途,比如我们大庆的湿地大桥(我一直认为这是一个败家子儿项目,也有人说是“没正事儿”)。
塌桥的事发生在24号的清晨,周五,那天我也到了哈尔滨,车上的人都在谈论这件事。
我从网上了解了这起事故的经过,心想官方不会把责任往大货车超载上推吧。嘿,还真就这么来啦!即使货车超载,桥梁的设计载荷都是留有很大裕度的,车把桥压塌了,不说桥的事儿却怪车,这不是自个儿找骂呢吗?后又称无法找到施工方,这更是昏了头的笨蛋冒的傻气,这至少透出了一点:项目的层层分包得有多少个梯级、以至于一时都找不着(其实是根本不想找)是谁干的了。一个项目,一级级地转包,级级剥皮、层层拔毛(正当的利润和非正当的进贡、回扣),到了最底层的施工方,不偷工减料才怪呢?
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官员的政绩心理在催逼着工期,要献个“什么什么礼”、创出个“什么什么速度”,于是,一座设计工期36个月的大桥愣是缩短了一半时间,18个月就以“刘翔速度”竣工通车了。去年的11月,就在塌桥事故点不远处举行了隆重的剪彩仪式,兴高采烈的只有少数官员们,咱们老百姓是没啥印象的,要不是出了这回事才不会翻开乏味的旧录像呢。
我对新建的玩意儿一概都不信任,因为它们出事的概率不是一般的高啊!
三十年前,我们曾以深圳速度自豪,但那是以质量为前提的,那时的楼、桥如果不是后来被人为拆掉没听说有塌了、垮了的。现在的材料、设备、技术都提高了,怎么老是听说楼歪歪、桥塌塌了呢?概因人心成了豆腐渣,无德取代了质量,唯(权)利是图、不择手段,楼能不倒、桥能不塌?
到了这种时候,官方还对桥塌事故的原因及责任含含糊糊、胡说八道,实乃不明智之举,难道指望别处出点儿更大的事儿来转移公众视线吗?中国太大了,不出事都难,这不,延安和重庆连出两起恶性交通事故,一下子死了36+12人!
官方不该再隐瞒事故真相,掩护、包庇那些真正的责任者了,更不能拿几个底层人顶缸——真正的根子在上层!中国现在的形势不是局部的小手术所能改观的,因为贪腐已深得人心、只是机会有无而已。其实,抓、判有数的几十个人的意义不仅仅针对具体的这件事,更主要的震慑、挽救人心。
我们必须要关注、愤怒、呼吁、呐喊,否则,这回是这些“点儿背的他们”成了遇难者,下次说不定就轮到我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