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节之后的断想
(2012-02-07 12:35:59)
标签:
元宵节灯节孔明灯中西文化杂谈 |
分类: 随笔 |
元宵节的花炮闹腾到深夜总算静下来了,狂欢后的人消停下来。夜半正要入睡,冷丁又爆出一串儿炮声——这样干就有点儿缺德了,怪不得在网上看到有人向放炮者开枪呢。
清晨上班的路上,十字路口摆着这样几个燃烧后的“灯”:它们是用塑料瓶子做的,上开天窗、下有气门,底部放了沙子,黑洞显然是蜡烛燃尽后留下的,每个“灯”上贴着一张纸,写着侄男弟女献给叔娘爷舅的字样。这是送给另一世亲人的灯。
我以为,自己动手做灯纪念故去的亲人,比烧纸要强上百倍,不浪费、不污染空气,过后还便于处理。我小的时候见过有人在灯节去野地里送灯,秫秸扎成,外糊以纸,里边放截儿蜡,点在坟前给阴间的亲人照个亮儿。这样的方式很有亲情和诗意,是我们传统中不多见的一种美好形式。
近年来兴起的孔明灯,实际上已脱去了祭典的含义,人们完全是受商业的引导以玩的态度求个乐子,跟燃花放炮是一个心理。由于这种飘浮在空中的灯存在着安全隐患,在我们这个地区受到官方的限制,但仍有众多的好事者乐此不疲。
中国有很多旧习俗都有违现代文明,细数一下烧香、烧纸、放花、放炮等污七八糟的东西,在欧美国家就没有这样的传统习惯。我虽对宗教不感冒,可觉得即使基督也比佛强,至少不搞得乌烟瘴气。
对照中西方的文化,我们的糟粕太多,要不一百年前为啥要向洋人学呢?现在,西方暴露出不少问题,中国人觉得自己学的差不多了,有了“大国崛起”的想法。但是,西方的理性我们还没学来,古时的旧习依然束缚着我们,尤其在制度、现代文明上成绩很差。
看到烧香放炮的人影,我总有这样的印象,别看他们的穿着好像挺现代,可骨子里还是脑后坠条小辫儿的可怜虫。
十五过了,年基本过完了,炮声也该稀落了——不过且慢,还有二月二、三月三、清明端午中秋节等着呢。
如果我们还把烧香放炮当成传统文化死抱着不放,不根除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那就不会拥有受人尊敬的文明,或许还会让历史的一幕重演:洋人用坚船利炮来揍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