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学自行车
(2011-09-06 09:28:52)
标签:
自行车骑车杂谈 |
分类: 过去的岁月 |
由女儿学车,我想起了自己学骑车的往事。七年前,我写过一篇文字,详细地回忆了学车的情形,现粘贴于下:
我记不得是哪一年、几岁会骑自行车的了,估计是差不多大的孩子中会的较早的吧。为啥?我家有自行车。那年月的人家,谁家要是有台自行车,就跟现在拥有小轿车一样。那时的名牌儿是“永久”、“飞鸽”,比起来“金鹿”、“凤凰”就差一个档次了。
我家先有一台“永久”,后换了一辆“飞鸽”,都是托城里的亲戚买的,要不有钱未必能买到,那时买什么不都凭票儿嘛。
新车进家后,父亲将各部件组装好(即使是商店已组装好的也要拆开重装,据说是自己装一遍才牢靠把握),轴、链条叫好润滑油,还要将框架都缠上红的、黄的或绿的塑料带儿,目的是保护铁框架不生锈(后来听说这样反而不好,但那时有自行车的人家大抵都是这样)。
刚开始,我家的车子只是父亲一人骑,我们谁也不会。
看着一些比自己大的孩子也会骑车了,我真是眼馋。我的身量还不够高,只好眼巴巴地瞅人家骑。
我也开始学骑车了。我家的车子都是28大车子,那时很少见到骑26车子的,因为小车子不吃重,在农村不实用。当时的“国防大加重”特别受欢迎,似乎我家也曾有过。
28车子横梁高,我够不着大梁就先学“掏裆”。现在想来那是一种很别扭的姿势,不过小孩儿的胳膊腿多软活啊,小身子扭歪在自行车的三角框架之间往前骑。学车都是先从“掏裆”开始,我挺笨,挺长时间只敢窝着身子在那儿“轧(gà)悠”,不敢蹬大圈,也就是说两脚不会循环地蹬圈,只能来回“轧悠”。这要是有脚闸的车子就不行了,因为有脚闸的车子根本不能倒链子(反转)。
老长的时间,我才学会“蹬大圈”,小脸儿上带着兴奋和得意,跑到粮库晾台上骑来骑去。
没过多久,这点高兴劲儿就过去了,不满足了,这也不能算会骑车子呀。于是向往着“上大梁”。我真是笨极了,别人好像没多久就能自己蹬走了,而我还上不去车!父亲成天上班没功夫教我练车——就是在后面把着后架子以免摔倒,而和我般对般儿的孩子力气小根本扶不住。我这个急呀,咋整呢?我想一招儿,把车子靠在园墙头儿,我坐在车座上,一手捏把一手扶墙,一点点往前蹭。可这没用,手一离了墙,我还是不敢蹬车,试了几试也不敢撒手。我都有点灰心了,看人骑车那样自在,我咋就不中呢?
也不知是哪一天,就跟学习时脑瓜突然开窍了一样,我居然能把车骑走了——不是“掏裆”,而是“上大梁”!嘿,我这个高兴啊!可是,我是由人扶上车子骑走的,既不会自己上车子,也不知咋下来。印象很深的一次是我在粮库门口骑上车子顺道往南骑,对面过来一辆马车,拉着一大车苞米秸(gāi)子,很窄的土路几乎没我过的道儿啦。这可咋办?我想停下来却不会下车子。我慌了,手也不听使唤了,结果一家伙杵到沟里,连人带车摔在沟沿上。
我终于能自己上、下车子,而且还能自如地行走了。车座太高,就从座儿前边将右腿迈过大梁,够不着车座子,就左一扭身子、右一扭屁股地在大梁上倒腾着两条腿。刚学会骑车时心里那个自豪哇,在车上的感觉太了不起啦!因此,就总惦记着骑车,一有机会就骑上车子跑到粮库里转。以后又学了些花样,如一手把把、尽量倾斜车身转小圈(对有人像表演车技似的,能在道上突然转弯儿,还能一脚跐地往回骑很羡慕)、练大撒把等。我属于形体动作偏笨一伙的,到了也没学会有些人推车助跑、脚不踩镫子就能上车以及可以两脚同时离开脚镫子、身子离座儿就如飞下车来似的动作。
渐渐地,对骑车的兴趣淡下来了,自行车从着迷的玩具还原为交通工具。现在上下班我都是走着走,只有在有时间去远点的地方时才使用它。自行车只是我锻炼身体的器材和磨练意志、考验毅力的工具了。
自行车这一交通工具早就不被用作远行之用,骑它到一个很远的地方的确太慢了。
如果开车去齐齐哈尔,用不上两个小时也就到了。我算计过骑自行车去北京所用的时日——至少半个月吧,而现在的列车夕发朝至,一个夜晚,梦醒之后便到了京城。快是快了,一夜的睡梦丢却了旅程上的许多过程,辜负了太多的风景。
越来越快的交通工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让我们丧失了许多东西,特别是与大自然同在的感受。自行车会使天高地远变得很具体,就在眼前和身心里。面对辽阔的大地和高远的长天,心里升腾起人的谦卑和对自然的敬畏,这正是如今狂妄的人类所缺少的。
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可以日行千里,让我们的身子长在轮子上行色匆匆,把地球缩小成了一个村落,使到过无数地方的人却什么也没看到,没有切心的感受和深刻的体会。
自行车提醒日益懒惰的人类在逐渐退化,离大自然越来越远了。
不管别人如何,我是不会丢掉你的,自行车。( 2004-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