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有所感

(2011-03-15 22:02:28)
标签:

杂谈

分类: 随笔

诗书传家,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那时也的确学问总出一门,往上一数祖辈都是大家名士。这一点不奇怪,古代能掌握文化的人少之又少,一人得道泽其家族,贫寒布衣之家能学出功名的毕竟是少数。所以,历史上的名家往往都是“一窝一窝”地出。现在教育普及了,博取功名学问的面儿广了,往上寻根儿,上查几代多是平平之家。所以,一听谁谁谁是哪代某某某的几世孙我就忍不住发笑,这不是硬攀吗?就算你真是多少代谁谁谁的嫡子嫡孙,几百、上千年过去了,那缕“名人”基因恐怕也分裂得极为稀薄了,与你今天有多大关系?想干出点儿名堂,用不着借祖宗的光。

 

大隐隐于市,资源稀缺才会引人注目。

博客多如牛毛,名博凤毛麟角,草根的文章不怕被抄袭、盗用,能被转载反倒是个乐趣。转载类似“传口舌”,不喜欢转载的人是不是很自我?是不是从不搬弄是非?我一般不转载他人的文字,更不搬弄是非,只愿自说自话,不重复别人的话。

 

作家若是老在文体上玩花样,十有八成是才力不济、写不出来的表现,真正有货的作家不玩这个派那个主义的,只信着笔游走——优秀的作品多是这样写出来的。

 

写作须留有余地,为读者提供思考的空间。随笔尤其如此。这个理儿说起来容易写起来难。

 

弄巧成拙也体现在写字上:某个字没写好,不想涂掉重写,描的结果是更看不清楚了。图省事反而费事、为省钱更加费钱的例子太多了,又出成语:欲速则不达。

 

手机短信连标点符号都不省略的人一般做事都是严谨的,反映出其为人的性格来。

 

感觉固然重要,还需让脑子过滤一下,要不就缺乏内涵,空洞。

 

“聪”从耳,“明”从眼,耳聪目明,是为聪明。不聪明,可能是耳朵和眼睛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脑子的问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