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听”书是吃不透历史的

(2010-10-31 08:38:04)
标签:

范冰冰

袁立

历史

语言

词汇

杂谈

分类: 随笔
   

101的北晚登了一幅照片,素面的范冰冰与西藏阿里的儿童在一起,这是我头回看见范美人不施粉黛的形象,却远比看那双“电眼妖面”顺眼——美源于自然呵!我又想起演员袁立自述拍写真的博客,展示所谓女人的性感。袁立这是何必呢?若论单纯的身体,女人与女人之间能有多大差别,你之所以是“袁立”在于你的荧屏形象和怎样为人,这样落入俗套地“展示性感”,反而减损了你的女人之美啊。女人,还是穿上衣服更好看,这也体现在你们对时装持久不衰的痴迷上,是不是?

 

某人发现一个学生流着泪在读一本书,一瞧,那本书叫《史记》——看《史记》能看哭了的得是什么样的人啊?读史读到这样高的境界太稀奇了!

 

北晚连载的《一个都不正经》,像是微博,一两句话评说历史上的一件事,用的是现在流行的“戏说”、调侃口气。这样的文字看着轻松,但读者看完一乐,过后就忘了。不过,对写书的人来说,是要花费功夫好好细读历史的;事实上,也只有他自己记住了自己所写的历史。历史不是靠读别人制造的乐子就能掌握的,还得把心煞下来自己研读才行。而且,只要想得到真学问,就得下功夫钻研。比如,作者举了一堆字、词的来由,“咬文嚼字”一番,拿“荤”为例,本指的是辛辣的蔬菜,那么它是何时转化为“肉”的代称的呢?

 

很多东北土话都来自满语,一想也不奇怪,自古以来,满人就是生活在东北的土地上啊!如果不是别人说起,我真想不起这些曾经听过、现在也挂在农民口头上的词儿,如“卡巴裆”、“磨斗(叽)”等等。此外,外来种族的侵略总会给被侵略民族带来新的词汇、也就是外来语;西方、日本侵略过我们,留下了一堆外来语,尽管我们憎恨他们,但还是接受了它们,将其兼收并蓄地纳入我们的语言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