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途,在火车上
(2010-10-23 20:14:15)
标签:
k39北京雨杂谈 |
分类: 随笔 |
话说我离开北京那天,双十的日子,天阴,随时都可能下雨,可总也下不来。过午,天阴沉得可怕,跟要黑天似的,屋里须开灯才行。憋到后来雨终于下来了,不大,淅淅沥沥的。我倒希望雨下得大些、猛些、快些,到我走的时候最好停了。
我乘的火车是夜间的。多年来俺家里已形成了这样的惯例:上车饺子下车面——啥时开始的无考,终归是父母辈的情感表达方式吧。这不,爸老早地就把韭菜洗出来甩干晾上了,午饭之后就开始剁馅。我一看,赶紧和面、剥蒜,炒完鸡蛋后就没事干了,就看小说。四点多,我和爸在厨房包饺子,以前是肉的、素的分开包,这回就一种馅,都是素的。
九时,我和老弟一起出门,步行去城铁龙泽站。他回回龙观,我去北京站。小雨一直在下,快到龙泽时大起来了,当我从地铁北京站钻出地面,雨越发地大了。我快步走进车站,也就两、三分钟便把头淋得精湿。夜半,K39在雨中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北京……
北京的雨好像跟着火车跑到了东北,早晨一睁眼,车窗外还是一片淋漓。从沈阳到长春,雨基本没断溜儿。
我邻铺的老头儿拿出食物,他把一罐八宝粥的拉环拽断了,怎么打开这罐八宝粥他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没有工具,列车员的钥匙也不管用,最终他愣是用那截儿拉环把罐给撬开了,虽然弄得手和胳膊上都是粥!只要有锲而不舍的劲头,没有办不到的事啊!
火车上的两顿饭我从来都是吃自己带的,泡面、蛋糕、水果,疗饥且不乏营养。我不吃火车上卖的东西,好坏不论,太贵。火车上的食品是为没有准备的人准备的,不动脑子、不愿费事的人只好多掏腰包了,别抱怨东西贵,要怪就怪自己的脑子和懒惰吧。同理,也不要怪车慢,想快的话有动车和飞机,掏钱就是了。
我一直在看书,坐在边座上或躺在铺上。我见一个6岁的小女孩也拿本大书看,《换个角度爱自己》,就问里边的字你都认识吗?灵牙利齿的小姑娘点点头,仿佛证明一般地念了一段。孩子的奶奶说她爸爸爱看书,她跟着认了好多字。可爱的孩子招人喜欢,爱看书的孩子更深得我好感,希望她将来把这一好习惯一直保持下去。
我这节车厢的一个列车员在我看来工作很成问题。车开(23:00发车)以后,我就等着他来换票好赶紧睡觉,过了十分钟他才过来;我躺在上铺迷迷糊糊过了好长时间,被顶灯晃得难以入睡,列车员怎么不关灯呢?我走了几节车厢才找到他,他来了句“一会儿就关”,灯这才熄;换票时他通报我的到站时间是16:44,而列车广播报的是16:39——这三条足以让我认定此人做事不怎么样。
K39应该改改运行图了,晚点成了常态。五点多,晚了半个多钟头,我下了车。
别看一路上风雨兼程,到了家跟前却没一丝雨意,我还看见草甸子被夕阳抹了一缕玫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