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雨天最是读书时

(2010-05-10 20:56:18)
标签:

马原

洪峰

苏童

《妻妾成群》

史铁生

杂谈

分类: 读书
   

……我和一些同行被邀请去旅游,走进一家豪华的酒店,里边可以洗温泉,锃亮的大理石地板上长出一尊尊兽样的怪石,父亲说弄这玩艺儿也不怕硌脚、拌倒。我没有洗温泉,而是换上泳裤,跑到一片绿茵茵的草地,那里有许多人在玩足球。玩了一会儿,我独自跑向海边。一条沙石路伸向大海,我走下峭壁,峭壁的台阶是奇形怪状的珊瑚,我的脚往哪儿走,哪儿就冒出一块美丽的珊瑚让我立足,我一过去它们就幻化成一缕烟云。我一抬头,见一个戴大墨镜的外国青年从万米高的大圆环上凌空而下,势不可当,这是一个十分惊险的游戏,想一想我就不寒而栗……梦做到这儿就悄然结尾了,我听见外头的风像在山谷里一样发出空旷的回音,如虎狼在空谷中啸吼,风声里夹着轰轰的雨声,睁开睡眼,窗外一片铅灰的迷蒙……

 

这雨一下就是一天,临到傍晚才消停。女儿去年入学时赶上“甲流”猖獗,未进行军训,拿到今年来补。今儿是第一天。这样的天还能训吗?我打过电话去,阿城的雨下了好几天已没那么大了,上午“整理内务”,下午在广场上练队形,“不太累”。

 

回到家里,阳台没有像我想象的那样又被雨泡了,非常干爽——东南风,雨没潲进来。甘蓝加黄瓜片与剩菜一堆儿炒了就酒,饮毕来书房。

 

这几天翻开一本中篇小说集,属《收获》50年精选系列,看完头三篇我就觉得后悔——鬼使神差,我为什么要买这本书,而我是不喜欢买小说集的,而且里头有好几篇虽然忘了内容但是我看过了的。有些事的确说不清理由,或许是冲着里边几个人名去的吧。

头三篇小说是,马原的《虚构》、洪峰的《极地之侧》和苏童的《一九三四年的逃亡》,都是二十多年前的作品。上世纪八十年代流行的小说现在看起来还是让人迷糊,不知作者的思路怎么那么怪异或者说不着调,明显是模仿拉美的魔幻现实主义以及欧美传过来的意识流写法,就像抽象的西洋油画一样让人看不出个所以然来。这些小说当年很火,今天的人看了会很奇怪,这样不明就里的小说何以会被追捧。剥除了云山雾罩、故弄玄虚的句子,有的只是裸露出一个或几个真故事,有的则只剩下几句话,或者说,在几句话、一个或几个故事的外表糊上魔幻、意识流的泥巴,就成了那时候的小说。

苏童的《妻妾成群》发表于1989年,这是我第二次阅读。这篇小说的时代背景应该是民国初年,描写的是有钱人家的女性生活情景。这是苏童最好的小说之一,被拍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我没看过)而为人所知。它的意义不在于对旧式家族生活腐朽的批判,而是“颂莲”式的女性从来就没有绝迹。颂莲当时属于进步的学生,应该是觉醒了的新女性,却甘心做妾,并加入到争风吃醋的行列中,她受到的新式教育根本没有影响沉积数千年女性的心理。她与身边的那些女人没什么两样,想一想她们那勾心斗角、俗不可耐的生活,就不难理解小说里的飞浦为什么害怕女人了。这样的女人太多了,从前有,现在还有。今天的一些女性就比颂莲高多少吗?就不鸡毛蒜皮式地无聊吗?今天的“二奶”、“小三儿”,不就是近百年前的颂莲吗?这篇小说之所以不朽,即因其普适意义。建议那些宁当“二奶”、“小三儿”的女性读读这篇小说,看看颂莲、梅珊们的内心世界和悲惨结局,不要以为那是从前的事,现在仍是这样——你决不会例外。

史铁生的《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也是重读,这位轮椅上的作家以思考著称。这篇小说就是由几个各不相干的章节组成,绕来绕去的语言可能让你看不下去,不过看进去了就觉得味在其中了,什么味还是说不清道不明。人之初的无知混沌、成年后对少年的宽容理解、一个屋顶下陌生的两口子在未知的情境中新生、濒死者想生而生命欲滴的却去寻死……这些构成生命的“测不准原理”就是困惑的人生,就是那个谜语,生死是它的谜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