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头读书看报,抬头胡思乱想(3)
(2010-03-08 16:20:54)
标签:
西南干旱杂谈 |
分类: 随笔 |
大西南严重干旱、西北雪大成灾、东北的冬季后移、世界各地频繁的地震(像前天唐山的两次3、4级地震根本不算地震)……地球的表现有些失常啊!西南本是不缺水的地方,今年却遇到前所未有的大面积干旱。谁能想到四季如春又不乏江河雪山的云南会旱得大地裂了缝、旱冒烟儿了呢?青山绿水是这片土地的符号,这样的地方都缺水若此,别的地方该会怎样?地球是不缺水的,有大面积的海洋,可是生命之水的危机越来越严重了。有过沙漠经历的人最懂得水的珍贵。应该让那些没有节水概念的人去西北尝一尝那里的水味儿,实地体会一下缺水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其实,未必非得亲身体会才知道节水,人所受的教育可以做到这一点。再不信的话,给你停一天水,只一天,你就知道没有水的生活咋样了。我一向认为,东西是有限的,你用的多了别人就用得少了,水也不例外。所以,不要怕别人笑话你小抠,笑话你的人活得没你大气。
没有完美的社会,可以挑毛病但不要抱怨,还能抱怨本身就说明了社会的进步,因为它能包容你的抱怨。从前有许多令人窒息的观念现在都成了笑谈,我们今天觉得非常认真的想法等到将来也完全可能转为荒谬。人要随着观念变,跟着变就不会痛苦。
我们应该感谢命运让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战乱的年代,比之前辈和那些身处战火频仍的地方的人,我们该知足。但是,这不意味着我们就该对生活一味地顺从念好,我们还是要揭露和批判现实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特别是不公平、不公正的地方。我们生活在一个差强人意的时代,希望生活更美好是正常的愿望,不是奢望。所以,我们仍要站出来发表对现实的不满,不是否认这个社会,只是希望它祛除瑕疵臻于佳境。我们这个社会是不平衡的,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得很不幸福,对于活得相对好的人来说,应为此感到不安。只要社会存在贫困,富足人群也不会感觉到真正的幸福,罪恶之念时而会滑过良心,说明这个社会还没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世界上的确有看到不幸只感到“反正不是我”的人,而且还不少,所以说这是一个不完美的社会。我理解的完美社会应该是大多数人有道德地活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见义乐为。
人人都该为地球做点有益的事,尽一己微薄之力,否则就别要孩子。你愿意看到子孙后代生活在一个被我们透支了的、毁得千疮百孔了的地球上遭罪吗?很多人根本不想这些事,只管自己和子女家人眼下活得好,他们才不管未来如何、地球咋样呢?人群丛林法则让人与人之间彼此隔阂,各揣各的小九九,都是一副“不争就吃亏”的心态。怎么扭转?这真是难题。
个体与整体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之初最为突出,两者的相互融合或许得交给时间。车辆交通即是一例。汽车污染空气,而人还想要买车;买车为了快捷,车多了反而快不起来——这对儿矛盾怎么解决?当前很多人买车不是真的需要,而是出于虚荣、攀比,不过这种非理智行为不会持续太久。如果大力发展公交与出租业,让人们感觉到开车没有坐公交、打车方便,那么购车热情自然就降下来了——这是我很久的想法,欧洲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