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里偷闲唠叨点儿“老人言”
(2010-02-13 13:13:54)
标签:
励志成功社会实践打工做买卖杂谈 |
分类: 随笔 |
昨天午后,然然跟他爸妈走了。这小子成天不是玩游戏就是看动画片,再就是跟两个姐姐粘乎,成了讨人嫌的角色,作业不到非写不可是不带写的,练琴更是如同受刑,为时间长短斤斤计较。做这些事时他也免不了过一会儿跑出来搞搞怪,让人恼也不是、笑也不是。他这一走,家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可以不受干扰地看看书了。
我对玩游戏持深恶痛绝的态度,更对孩子们痴迷此道倍感痛心,可是不管我怎么规劝也改变不了他们的痴心,说得我既腻歪又灰心,那些话然然都背下来了:“在有限的时间里……”云云。
成功者从来都是少数,大多数都是平庸的芸芸众生。当多数人没日没夜地偷菜玩游戏时,你若能管住自己,你就会成为少数的成功者。人的智力差不多少,能力大小、成功与否取决于个人的自制力,多数人因为管不住自己而“荒于嬉”,以至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那么,你是愿意贪图一时的自在沦为平庸、还是“高标准”地要求自己而获得一世的成功呢?成败在自己,一念之间。
尊重劳动,就是尊重才智。劳动是需要智慧的。举今天的一件简单小事儿为例,家里的门锁坏了,人们的第一个念头通常是找专业修锁的。如果是复杂的东西,我可能放弃了;不过,能让我主动放弃的事并不多,连组合音响都能整响的人当然不惧一把锁头。拿出工具,卸下门锁,研究一会儿就看出门道儿了,很快,门户重归安全。还有现在的家里,各处都显现出父亲的智慧:厨房的“小吊橱”、背水的小车、给冬眠的小龟搭个“小棚”等等。再有,我们来北京过年,家里住宿一下子紧张起来,父亲用板、棍、绳等物将双人床加宽即成“三人床”,不是亲眼所见不会想到它们能有这样的功用。现在的劳动需要所谓的技术含量,说穿了还是看你的智力和动手能力。我以这样小来小去的事儿向孩子们说明,不要瞧不起劳动,不要畏难于动手,动手与想象完全不一样。
两个孩子来北京前就有打工的想法,意在闯荡闯荡、锻炼锻炼。到京后找了几处,人家不要短工也不招外地人,后经人指点批发来一批货准备出去摆摊卖。这些货是些春联、福字以及跟虎年有关的吉祥喜庆的物件。她们在朝阳门买卖开张后大受鼓励又去了两三次,最后遭到城管的驱逐又换了几个地儿,今天她们抱着最后一线的希望去了就近的回龙观,虽然生意还做的是不理想,但本钱已经收回来了。我把这看成社会实践,摆地摊的小买卖也算是牛刀小试吧。这样的尝试至少能让她们切身体会到生活的不易,做事就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这时的挫折经历比卖出几个钱要宝贵,甚至赔本儿都值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