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妈妈(2)

标签:
母亲情感怀念 |
分类: 母亲 |
妈一生不给人添麻烦,最后的日子里病得那样,也不让我们到她身边来侍候,惟恐影响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妈从得病到走,总怕过多地牵扯儿女们的精力。最后的日子里,仿佛真的有神灵算计,妈像她曾羡慕过的那样,是睡过去的,少遭了不少罪。人说这是妈积德修来的。她老人家昏迷离家是星期六早晨,在ICU里心脏停跳也是赶在清晨,而不是半夜三更,这是妈不忍心折腾亲人啊!即使是到了最后的时刻,也是选择的中午,等着儿女们都到了身边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唉,妈一生尽为他人着想,从不愿给人添乱,哪怕是骨肉亲人!
以他人的口气,我把妈的这一品行总结成这样一幅挽联:
“宁可己身肩辛苦,不肯增人一丝烦。而今驾鹤西行去,留却快乐亲友间。”
我在心里撰写了送给妈的挽联,以各人的口气代为表达对妈的祈祷。
妈生前的那些功友姐妹对妈的真挚感情令我们感动不已,我便以生前友好的口吻替她们送给妈这样一幅挽联:
“先天法则劝人笑,君展欢颜向天行。平生清正无憾事,依旧乐在友心中。”
爸给妈的挽联是他自己想出的两句,我稍加理顺:
“相夫教子,贤妻良母之楷模;勤俭持家,教子有方之典范”;
妹妹说出自己的意思:
“妈妈累了,想要睡了,歇一歇一世的辛劳;妈妈睡吧,莫要惦念,女儿的思念常相伴”;
老弟红着眼圈郑重地对我说:
“我给妈的就写‘亲爱的妈妈,老儿子会永远地想您的’!”
二弟忙于外面,开车满城里寻找《安魂曲》作为告别仪式上的哀乐,由我代拟挽联:
“妈的养育之恩不敢忘,惟有今生长想效慈范”;
我自己的是:
“妈,您悄悄地走了,把慈爱常留儿心中;妈,您虽默默无闻,却是儿心里的高山”。
妈虽未留下有关自己身后的话,但按她一贯的行事原则以及我们家人的意愿,将妈的丧事从简。妈走后第三天的告别仪式,只有亲人和非要来送母亲一程的亲友约十余人参加。至于外地的亲属都没有通知,待完事以后再告诉他们。有几位我的同事、朋友得知此事,甚至表示要开车来北京。为了彻底断了他们的念头,我老早就把手机关了,掐断了与外界的一切联系。我从心里感谢他们的心意,但在妈的最后时刻我不能给他们添麻烦;相信他们会理解的。在与妈诀别的悲痛场合下,我们要一心一意地沉浸在对妈的哀思中。
妈的遗像摆放在一进家门就能看见、两墙交界处的组合音响上,音响是一块黄缎布包裹着的。妈的像前面摆着绢花以及另几件工艺品、妈听过的录音带及老弟从西安带回的乐器——埙。一盘水果放在像前权且作为妈的供果。妈的遗像衬在鲜花中,爸看后说了句“她在丛中笑”——可不嘛,妈的确是在花丛中笑呢!
12月7日,我们跟妈的遗体最后告别。
这天,刮了几天的大风平息了,阴霾数日的天空晴朗澄澈。妈的遗像在明亮的阳光映照下笑容更加灿烂,在庙宇式殡仪馆里的数位仙逝者中,我觉得最数照片上的妈笑得好看。
尽管不想用“沉痛悼念”这样的字眼,换成“深切缅怀”的电子横幅,但那个撕心裂肺的告别仪式,让我实在不忍描述。每一想到那时的情景,便不可自制地泪流满面。
我怀抱着妈的遗像,将妈送到升入天堂的地方,又跟照片里的妈妈一同回家。
12月11日,妈走的第七天是个星期天,老讲儿里“烧头七”的日子。这天的午时,我们一家人又来到东郊殡仪馆看妈。我们将妈的骨灰盒请到怀思楼里一间追思室内,由一个礼兵主持了个小小的仪式,然后陪妈说了一会儿话。
妈,我们不会忘记您的!
心的凭吊才是最真诚的怀念,没有外在形式的追祭才是最隆重的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