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文一
文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0,012
  • 关注人气:53,39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随笔两则

(2008-03-13 20:36:13)
标签:

我记录

我的情感梦想

读者

南极

音乐起源

分类: 随笔
    这两天心懒没出活儿,只好贴两段三四年前的随笔应应景吧。
                             1

《读者》杂志上刊登了美国《国家地理》上被评为最伟大摄影作品的“透过镜头”,两个身穿橙红色防寒服的南极科考队员在一个类似吊篮的装置里,下面是一朵朵救生艇状的白卷般的冰雪开在蓝色的洋面上,它们密密麻麻地、一个个地盖满了极地,我头一个印象觉得它们太像平底锅里的煎蛋了。这种奇特的景观摄人心魂,不是身处都市的人所能想象得出来的,即使只是看照片,我就被这奇妙的景象惊呆了。南极因其气候条件的恶劣和遥远,还没受到人类的污染,还保留着原始的自然面貌。我真想去那儿看一看,亲身体会一下置身其间的感受。如果我的想法能够实现,恐怕那时得有一大批人踏上这片圣洁的冰雪世界,那她还能象现在这样保持沉静的惊人之美吗?还是不去的好,别惊扰她的沉静了吧,除非上苍给我以机会,不是以旅游者的身份,使我能身历其境,我会很小心地呵护她的。我们这个地球上但凡为人所知的地方,一旦变成了旅游资源,马上就失去了宁静,改变了原貌。许多名诗古画里描摹的意境,已变成心里的梦幻,作为实物已消失不见了——我认为那不是古人的幻想,而是实有其物,它们在我们这些不肖子孙的代代折腾中而殄灭了。看一看名山大川、河流湖泊,青山绿水为如蚁的人群所覆盖,山光水影因喧嚣而失色。为了短视的利益驱使,人类自作聪明地乱建人文景观,那些拙劣的“杰作”像癣疥一样趴伏在人们的视线里,大自然也只能无声地叹息。为了这世界上多一些静土,还是不要开发、打扰她们的宁静吧。善待自然,自然也会善待我们。

                            2

 

看到一则小讯,某国科学家有了新的发现,称音乐不是人类的创造。他们认为,早在人类出现以前的远古时代,音乐就存在于蜥蜴、鲸鱼等动物体内。这些动物发出的声音与人的音乐很类似。我没亲眼看过鲸鱼和蜥蜴,更没听过它们的叫声是什么动静,但我觉得音乐的定义就是限定为人类世界的产物。自然界的生命太多了,能够发声的不在少数,即使如百灵、鹦鹉,唱得再动听,那也不能称为音乐,只能是它们的发声;至于人形容它们的声音美妙如歌唱,或唱歌跟夜莺一样,那只是一种比喻,表达喜爱的心情而已。现在有些科学家研究的课题,在我看来是钻进牛角尖去了,有的甚至荒诞不经,走向无聊。他们所做的努力还不如湖北省监利县一个叫聂利的小姑娘呢——聂利经过多次实验,证明蜜蜂是有自己的发声器官的,推翻了此前自然科学认为的蜜蜂是靠翅膀的振动发声从而不具发声器官的说法。我很佩服这个小姑娘观察的细心和敢于挑战权威的决心,你看她的钻研多有意义啊!

科学一旦走进了迷途,就沦为荒诞,成了无用的东西,最后变成了科学的对立面并否定了自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饭桌趣话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