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13)

(2007-10-30 09:11:54)
标签:

文学/原创

西北自驾游

新疆

乌鲁木齐

二道桥大巴扎

吐鲁番

葡萄沟

火焰山

哈密

回王陵

分类: 自驾游
 

 

13、乌鲁木齐——哈密( 927日)

 

早市仍是热闹得跟烧开了锅一样,我们补充了一些瓜果蔬菜及小咸菜带在车上。

乌鲁木齐是我们此行唯一一个住过两夜的城市。尽管我们不好此道,但来了一趟新疆,也得带些当地的土特产回去。

在同一个快餐店里吃过同样的早餐,我们去了二道桥大巴扎。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13)

我在网上看到有人把这个国际大巴扎说得极为壮观,就将它想象成有着极大的大棚、充满了浓郁的新疆风味而且人挤人、人挨人的庞大集市。当我走进这个被说得很悬的市场以后,看到的却是冷冷清清的景象。这里跟内地的很多大一点的批发市场没什么太大的不同,只不过这里的一排排商铺卖的都是新疆的特产、工艺品。我们在此买了巴达木胸链和孔雀石手串若干,送给亲朋好友作个纪念,至于其成色、材质到底如何只有商家知道了。自称东北老乡的女店主接过我们“开了张”的钱在她的每样商品上拍一下,“借一下福气”,又把我们带到二楼买一个小姑娘的葡萄干。葡萄干有好多种,红的、绿的、黑的都有,价位当然也不一样,我尝着都差不多,就挑了几样每样来个半公斤。我又买了三把英吉沙手刀,成交后和卖刀的维族小伙吾买尔江合了个影,临走前他给了我们两张他的名片。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13)

我们离开了乌鲁木齐,上到G312国道奔吐鲁番而去。

这条路太荒凉了,尽是寸草不生的黑石滩。今儿的天雾蒙蒙的,太阳轮廓模糊地发着惨亮的白光。途中看到一片巨大的风车林,白花花的比布尔津五彩滩的风车壮观多了。这是风力发电厂。今天的风不算小,却没看见多少风车在转。难道电发够了吗?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13)

                    (所见的风车林比这气势大得多)

中午,过了吐鲁番收费站,一座十分气派的现代样式建筑在国道边耀眼闪亮。这就是葡萄沟景区大门,九公里长的葡萄沟被严严实实地圈在了里边。也就是说,想进沟采葡萄是需要先买门票的。我们对这样的作法一律加以抵制,采用一贯的模式,在门口留影便立即开路。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13)

收听全疆的天气预报,别的地方这个时节都是20℃左右的温度,惟独它竟达31℃!吐鲁番真的是个火炉子!我们坐在车里就能感觉到热度,穿件衬衫还直冒汗。

一条岔路标明一公里外有个野葡萄沟,我们开进去后才知道只是一小片葡萄园。我们纳闷的是这种尽是黑乎乎的石头子儿的土地怎么偏偏生长水灵灵的葡萄呢?葡萄怎么会喜爱这样的荒石滩呢?我想起了王蒙的小说《葡萄的精灵》,那该说的是这里的葡萄吧?那个维吾尔老爹酿的葡萄酒也该是这黑石头子滩地里长出来的葡萄吧?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的不敢相信吐鲁番是这个样子的!在我们的想象里,这里该是树绿草丰的绿洲啊!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13)

                (葡萄就是生长在这样的地方?!)

G312国道在葡萄沟之后骤然繁忙起来,大车小车一辆接一辆,跟在城里的主要马路上差不多。有一辆江苏牌照的大货车拉着一车苹果,我们跟在它后面的时候总能闻到苹果的芳香(这辆车我们在第二天又遇见了,看来是把新疆的苹果长途运输回江苏的——这样的苹果得多钱一斤啊?)。

路越走越荒凉,喀纳斯的美景使我们把此前走过的戈壁滩完全忘掉了,此刻它们又赤裸裸地暴露在太阳下,勾起了从前的记忆。

过了葡萄沟之后,地势开始发生变化,荒滩凸起形成了秃山,山的颜色也由黄转红,然后遍体通红——《西游记》里的火焰山到了。孙猴子果然被作为标志弄到路边的杆子上手搭凉蓬地东张西望,可是这种人为新建的“景点”是成熟的游客所不待见的。我们还停车驻足拍照,有的车连停都没停,在门口兜一圈就拜拜了。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13)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13)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13)

   (火焰山的山体,有些专门跑这儿拍照片的人在路上寻找最佳角度)

前方的山开始发黄,直棱棱、平展展的像是金字塔,远远望去有点儿像是沙丘,却又不是。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13)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13)

我们看见一种土坯房子很是奇特,四壁留着密密麻麻的方洞,就跟四堵墙都开着窗户一样。这样的房子不可能是住人的,那是干什么用的呢?如果是贮藏物品的仓房,那下雨了怎么办?墙上留孔显然是起透气的作用,这使我一下子想起了葡萄干——大概是晾晒葡萄干的吧?果然,我们的猜测在鄯善前一个叫连木沁的地方吃午饭时由老板娘证实了。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13)

连木沁是个沿国道形成的镇子,因为有个地质队而繁华起来。我们在这儿吃的拌面。新疆的拌面挺不错的,究其做法并不复杂,就是将好几种菜炒在一起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卤儿一样,把煮好的面条拌在菜里边;如果面不够可以免费添加,直至吃饱。给我印象挺深的一件事是,这家的小服务员收钱找零时双手接递的动作很让我感喟一番,这种在大饭店酒楼都未必能全做到的服务态度,而一个脸色黑红、透着质朴的小姑娘却做得极为自然,这不像是老板强制她才这样做的,更像是当地的一种自然形成的习惯——新疆的人就是淳朴啊!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13)

一辆浑身涂得花里胡哨、号称穿越唐藩古道的吉普车让我们觉得非常可笑,现代人开着车跑溜平的公路算是壮举吗?值得这么满世界地招摇吗?你敢跟、又怎么能跟古时候的古道穿越相提并论?古人可是架脚板或是骑着马走那没有路的路的呀!你甚至都比不过那些骑自行车远行的人!我从没把自己的自驾远行看成是多么了不得的事,不就是个旅行吗,搀杂那么多虚荣心干嘛?你想走就单纯地走,别打这个旗号那个旗号的,好像是拉赞助似的。我又忽发奇想:假如来个骑马走新疆、进西藏,可能还是个创举——也不是了,去年不是有个马帮驮着普洱茶进京了吗?真要有人骑马走天下真就比骑车还难,马是个活物,也得吃草喝水,如果走在这条几百里连根儿草都不长的地方,马吃啥喝啥,你能带自己的干粮还能带足马的草料吗?这些被荒凉激起的想象只能付之一笑,解个闷罢了。修路人肯定也觉得这条路太没意思了,就在路边隔一段搞个鹿啊马啊羊啊人的塑像,让你觉得还有些个生命陪伴着你的旅程呢!

吐鲁番至哈密的高速正在修建中,一路上总能看到施工车辆。风越刮越大,又有一辆大货车四轮朝天地扣在对向车道上了。就是这样的天,还有交警在野地里举牌示意停车登记呢——要不得咋说哈密的交警爱登记呢,不过你得佩服人家的负责态度。

切近哈密,我们直接去看回王陵——当地人都叫回王坟,先看到夕阳下的一片簇新的古建群——重建的回王府。我们在门口拍照的时候,走出来一拨外地游客,连声地说上当上当。这样的地方只要在外面瞧瞧就得了,咱中国这样的宫殿海了去了,何必跑这儿扔冤枉钱?如果你真对它的过去感兴趣,尽可以去书里找,那里会告诉你想要的,而这里只能给你一个悔字。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13)

                           (回王府)

旁边不远的回王坟更为冷清,连卖票的都没影了。我倒是觉得路对面有一片土包挺格路味儿的。我走过去瞧了瞧,原来是片回民墓地——怪不得觉得它挺奇怪的呢!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13)

          (回民坟地旁就是住家。这块牌上有个错字,能看清吗?)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13)

                           (回王坟的正门)

开车,去最美的地方!(13)

                       (夕阳后的回王陵和回王府)

 

八点钟,学生放学的时间,我们进了哈密住下来。

这是在新疆住的最后一个夜晚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