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五月追风(二)

(2007-06-07 13:04:39)
分类: 户外单车
 

                               3

 

天刚一擦黑,我进了茂兴。茂兴这个镇子咋跟我老家差不多呢?也是,从前都是公社,现在换个叫法也还是农村,大点儿的屯子而已。骑了一天,能不累嘛,对对付付赶紧找一个小旅店安顿下来,然后,就是找个饭店喝酒啦!两个再家常不过的菜,喝的就是这 “鲶鱼沟”——当地酒,一年前我去肇源时也是喝的它。

镇子上的旅店都是个人开的,我住的店跟大车店一样,住了不少开车过来打井、店老板所说的“矿上的人”。我住的是紧里头有个带土炕的“单间”。洗脸水来自地下,一眼压水井你想用多少压多少。厕所嘛,没有,大的上外边解决,小的往当院的桶里撒,反正这些个屋里横七竖八都是大老爷们儿。不跟你说这些,你能信我就住这种地方吗?这没啥了不起的,咱本来就是农村里出来的嘛!咱是到啥地方说啥话,进城咱住宾馆,下乡能睡土炕。要是到哪儿都穷讲究,那不是装呢吗?压水的时候,井旁边的笼子里有只小白兔向我直耸鼻子,我就蹲下来逗它玩了一会儿——住宾馆有这乐趣吗?

一宿觉之后就到了今早,五点钟我就往民意乡骑,上那儿看当地人说的大庙。啥大庙?离肇源民意乡十来里地有个大庙村,那儿有座清朝康熙年间修的庙,你要是上网也能查到它,还是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呢。不过这所大庙在1948年被一场大火给烧了,现在只剩下一对儿白塔和一堵照壁了。要说我这人是怎么回事儿,不是最烦寺庙吗,咋还大老远地跑来看?想一想也真是纳闷,只好这样来解释了,或许是因为它沾了点儿古迹的仙气儿吧。

去大庙的油漆道挺好的,一道上的树林子也挺好的,民意乡的中学也是挺新的。虽才五点多钟,学生就都往学校来了,有走着的、有骑车子的。前头开来一辆摩托,车上坐着一位只穿短裤的壮汉,这一大早儿赤条条地骑摩托,比我还抗冻,佩服!道上跑着下地干农活的农民开的四轮子或是摩托,像我似的骑着自行车的还真是少见——不好意思啊,人家是正经出力气干活的,我没正事儿跑出来玩咋好跟农民兄弟比?

一个屯子里露出一段白塔,然后又露出一个。双塔,那就是大庙村到了。

双塔和它们前面的照壁被低矮的绿琉璃瓦檐白墙围着,从外头即可看见。塔后面的一片工地上竖着塔吊,在建的大雄宝殿眼下还只浇注了混凝土立柱,到明年才能完工。双塔往前是红彤彤的山门殿,黄琉璃瓦屋脊上也有人在施工,看来还没完活儿。寺庙建在一个大下坡上,这样人从正门进入得往上走,自然就向上仰视正殿,佛要的就是这个效果,让俗人在他的脚下拾级而上、烧香膜拜。新修的山门前是一大片沙土地,细软的沙子能没过脚踝,生长着不高却茂密的榆树。榆林遮挡住了前方不远处大片的湖水,湖与嫩江相通,对岸便是吉林境内了。

五月追风(二)    大庙是俗称,正规叫衍福寺,建于清朝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是郭尔罗斯后旗的最高等级寺庙,据说是为了祭祀大清国的第二个皇帝太宗皇太极而建的。现在你觉得在这偏僻之地有这样一座庙宇,似乎有点奇怪,要知道几百年前的满族人就是在我们这片黑土地上起家、从汉人手里夺得江山的。要不这里咋会平白地出来一座寺庙呢?这两座塔也是有来历的,但更像是后人的演绎。说是一个风水先生到了这块儿,看了半天说这儿可是出真龙天子的地方啊!后来这一消息传到了康熙皇帝的耳朵里,他一听那哪成啊,我现在做皇帝,敢情那儿也要出皇帝?这还了得,也找来术士一番掐算,说是得建两座塔才能镇住。这就是双塔的故事,是不是真的这么回事用不着较那个真儿。有些话是姑妄言之,你姑妄听之就得了,不过,双塔却是真实地矗立在这块儿当年女真人生息过的黑土上了。双塔虽然不高,但类似北京北海白塔的造型及雕有满蒙藏族风格的纹饰确实不错。

五月追风(二)    听说前几年这儿来了几位气功师,感觉此地的磁场很强,说要是天天早、中、晚在这儿静坐上半小时,就可以延年益寿。先不管这说法咋样,据统计,大庙村的人得病、死亡的人真是不多,现在全村8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十多个,所以这个村又被称为长寿村。这一消息不知能不能打动人心,但冲眼下的情形,光靠这所孤零零的大庙好像吸引不了游客,除了重建寺庙外再也没见开发别的旅游项目,这儿的村民对家跟前的大庙熟视无睹,并不在意,他们关心的是自己过的日子。

我不寄能活百岁的希望,眼下也没那么多时间,在大庙前后拍了一些照片后,就往回走了。

地图上还显示,离大庙几里之外,还有一处古文化遗址——白金宝文化遗址,我也不想去瞧了。所谓遗址一般都是土坑、破罐烂瓦什么的,不是专家是根本看不出子午卯酉来的。五月追风(二)

                                 

                             4

 

该看的都看了,我也该打道回府了。我不愿走重复路,而且昨天大兴之后的那段路更令我不想走回头路了。从民意出来,我径奔新站,也就是新肇(新肇不是挺好吗,何必改成新站呢?)尽管不想走来时的道,但大兴和七厂还是必经之地。

剩下的路就是一个骑了,一会儿田野,一会儿荒草甸子,一会儿又是大水泡子。老想独辟蹊径,结果在七厂东北方向的水泡子里不知咋走了。

大庆的公路特别发达,哪儿有油井哪儿准有油漆道,但让不熟悉道的人困惑的是那纵横交错的油田公路是哪到哪啊?大水泡子被风豁弄得大浪拍岸,很有水天茫茫之色,水面上的白鸟在风里艰难地翻飞,水里的抽油机成了孤岛。在这样的地方连个人影都见不到,上哪儿问路去?我只得凭着方向感往北再向东,终于在八井子乡找到了自己所在的方位,只要一直向东,就能到大同了——不要搞错,这是俺大庆的一个区,不是山西的那个大同哟!

一路上我是谢天谢地谢南风啊,顺风而行跟逆水行舟咋个比?不过,每到一地我都不敢久停,路漫漫其修远啊!说实在话,归途总是乏味的,疲惫像是要把你吞噬了似的。

不少人热衷于“在路上”的感觉,以我的体会是过后坐下来咂摸“在路上”的滋味儿,而真正在路上的滋味儿——那是相当地难受啦!看见路边树林趟子下的荫凉,真想坐下来歇一歇,但后面的路催着你停不下来。停下小憩的片刻真是很享受,小风撩在皮肤上凉洼洼儿地那个舒服,要是能浑身跟泥似的往草地上一躺,简直幸福死了!可我不敢幸福,还是等到了地方再幸福吧!要不是累得要命、热得够呛,能感受到凉啤酒的爽劲儿、坐下来喝小酒的幸福吗?现在的人太舒适了,就得时常地找点罪受才会激活幸福感呐!

得啦,幸福过了,我该上路了,还有十来公里的路等着呢!不过,我不用急着赶路,可以悠然地赏赏咱卧龙路两侧、二十里泡的夜景了。这一道有蛙鸣、有花香,还有蜘蛛编织的网刮到脸上,往远点瞧,成溜的路灯给夜下的湿地镶了道金边儿,俺们的石化楼区呀——灯火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五月追风(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