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案例22
(2023-01-15 13:03:54)
标签:
课题研究 |
分类: 课题研究 |
一、主题
“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每个教育人的神圣使命。常乐初中英语组开展了“‘双减’背景下农村初中英语教学渗透德育的单元整体大课堂案例”研究。我们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育人目标,优化重组课程内容结构,让学生充分感知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成就,呈现出跨学科、无边界、向未来的融合育人样态,引导学生乐学、善学、美学。以下展示的是牛津译林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6
Reading1课例。
单元整体教学分析
单元内容分析
Welcome to the unit提供了2个语篇,以Eddie与Hobo关于观鸟的讨论导入本单元的话题——Birdwatching;然后在Welcome A部分中,图文并茂地展示了四种常见鸟类,帮助学生了解鸟的基本信息。因为没有现成的语篇,此部分可以帮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语连词成篇。B部分通过讨论自己最喜欢的鸟儿,引导学生形成爱鸟情感。同时,B语篇中谈及到鹤的稀有,引导学生初步树立保护鸟类的意识,也为Reading的学习奠定了一部分语言基础。
Reading是一篇科普说明文,介绍了扎龙自然保护区的基本情况、湿地的重要性及面临的困境、鸟类现状和社会各界所采取的行动,进一步提升保护湿地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树立“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Grammar介绍了动词不定式作目的状语和宾语补足语的用法,继续连接观鸟活动,通过扎龙自然保护区观鸟活动和注意点的阐述,使得学生在语境中强化对湿地保护的认知,并渗透了语法知识。
Integrated skills依然用语篇来连系主题意义。前面以问卷和说明文的形式介绍了盐城自然保护区的概况,得出人与动物、植物互相赖以生存的关系,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维力。Speak up 对话语篇讨论了观鸟需带物品,可尽情展开联想,以重要到次要的方式展开讨论,提升学生的辩证思维。
Study skills主要围绕添加后缀构成人物名词的构词法展开学习,描述了不同职业群体赏鸟、爱鸟的行为,倡导人与鸟类应和谐共处,营造美好画面。
Task通过一张申请表和一封申请信展开对观鸟行动的亲身体验,希望通过前面的持续输入能让学生体会到加入观鸟协会的意义,完成申请信的输出。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呼吁生态保护。
单元育人蓝图
通过以上简析,可提炼出单元主题意义:
加强对湿地重要性的认识,了解鸟类及其他生物生存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联。通过认识自然,学会尊重自然,树立保护生态的理念,增强保护一切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感。
二、教学过程
Step1: Lead in
Q1:Which is the coldest part in China?
Q2:It's so cold there, but why do so many birds live there?
Q3:What is a wetland?
【设计意图】通过前两个问题,引出wetland的话题,猜测wetland的意思,了解湿地的表面含义。
Watch a video and talk about Zhalong Nature Reserve.
What do you think of it?
【设计意图】以扎龙自然保护区的视频导入,将扎龙的背景知识呈现给学生,使其初步感受湿地,用自己的语言去评价湿地,为湿地的内在意义呈现提供语言基础。
Step2: Listen and finish some tasks
1. Predicting.
What is this article about?
Why is Zhalong a special place?
What is special in Zhalong?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题眼亦是文章的核心词“special”进行积极预测,激活阅读思维,明确探究方向。
2. Skimming.
Read the first or last sentence of each paragraph to get the main idea.
【设计意图】通过快读,总结每段大意,帮助学生锁定语篇主要意思。行成整体认知。
3.
Detailed-reading.
Para1
Can you find any adjectives or adjective phrases
to describe why Zhalong is special ?
【设计意图】 通过作者评价的关键词或短语,得出扎龙尤其重要的结论—special land.
What do “rare birds” refer to ?
Why does the writer call cranes “rare birds”?
Para2
Can you find any more examples relating to(与...相关)numbers in this paragraph ?
【设计意图】 通过对“rare”的词义猜测及数据证实扎龙存在稀有鸟类的结论—special birds.
Para3
Is Zhalong always a perfect place for wildlife?
【设计意图】 通过对于always perfect的评价辨析,引导学生关注扎龙存在的问题—special problems. 激发他们探索第三小节的兴趣,让学生们开始感知鸟类面临的困境。通过寻找语篇插入语,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写作手法与论证时的转承启合。
Which words can describe the serious problem best?
Why does the writer use “keep fishing”instead of
How do you feel when you hear about “all these things”?And what will you do?
What have they done to protect wildlife in Zhalong?
【设计意图】通过问题链及重点句子的研读,关键词汇的差异对比,进一步引导学生解读文本,揣摩字里行间的隐含意义。概括、归纳人们的行为所带来的生态危机。同时,通过询问学生个人的情感,再次将知识系统化,深入剖析人类破坏自然的原因,并对此进行评判、讨论,得出不同社会群体对于保护生态的措施,由此探究得到—special people. 引导孩子得出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的结论,树立人与自然需和谐共生的信念。
Para4
If you are a member of the Birdwatching Society,
what may the results of your study be?
What difficulties may you have and what help will you need in your study?
【设计意图】通过假设学生为观念协会一员,让他们讨论保护鸟类所面临的困难、需要的支持有哪些,联系自身展开实践思考,多角度、更全面地考虑解决问题的方案,加深他们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内涵更深刻的认识。
Para5
Who do you think “more people” refer to? Only tourists?
What is the purpose of this writing?
【设计意图】通过对保护鸟类人群的鉴定与扩散,带领学生不断分析、概括,挖掘文本背后的隐含含义,深入领会作者意图,形成更为积极的价值取向。
4. Discussion.
What will you do if you become a member of the Birdwatching Society?
5. Make a speech or a poster.
【设计意图】通过真正的角色代入,鉴于前面的种种行为评价,需要的支持等,探讨自己如何帮助保护生态,并形成一篇口头呼吁的演讲稿或者海报,实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格局。最后以甘地的名言及一段地球美好的视频结束本节课,再次倡议所有人保护生态,真正达到知行合一。
Step
Search for more information about wetlands in Jiangsu, especially the ways to protect the animals living there.
Read the passage again
and try to write a report on how to protect
animals.
三、结论
本课时语篇作为一个单元分量最重的语篇,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扎龙自然保护区,认识到湿地的重要性。紧紧围绕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的主题意义,梳理语篇大意,解析文字内涵,探求知识联系。通过归纳、分析、提炼、融汇,对知识进行加工处理,帮助学生建构基于“人与自然”主题意义的系统化知识。
通过前面的阅读积累,学生很快能找到本课时的主题词——Special。在阅读过程中,紧紧围绕这个关键字,通过形容词描述、论证数据对比、语言精准度的辨析、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联等,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不断提升逻辑性思维能力,逐步从枯燥的语言知识学习走向基于语篇、甚至是超越语篇的学习。利用思维导图串联关键信息,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脉络,为本单元后续的语篇学习找到知识迁移体和类比模写体裁。
四、感想
本节课通过主题式支架搭建,发挥观鸟者及护鸟者的榜样力量,提升学生对湿地的重要性和保护鸟类的意识。从文本获取事实信息到深入文本不断追问,然后到超越文本自主生成,最后到联系实际内化反思,多角度开展探究和讨论活动,任务螺旋上升,引导学生去自主、合作、实验、探究、体验、创造,从解答问题转向解决问题,增强保护生态的意识,建立“人与自然是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潜移默化实现学科育人价值。让语言在自然地使用中实现习得,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浸润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