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微的怀想

标签:
健康历史文化 |





楼下的老太走了,我始终都没有见过这位一直躺在床上的老人,她子女为她租了房子,专门找了一位60岁的保姆伺候她。老太静谧不声不响,从来听不到老人的一丝声音。可就是这样,老人还是走了。
早上8点我去寄快递,下楼看见楼下邻居家门敞开,房间里保姆呜呜地哭起来,好伤心,不见平日里保姆叽叽喳喳的呱噪,细小的眼睛里闪着狡猾的余光,用眼角瞥向周围,去察言观色,去取悦看门的保安或打扫卫生的管理员,还有附近的l邻居,她要用最经济实惠的办法博得这些人对她的方便,网开一面像她可以随心所欲地在单位垃圾桶里任由她翻个底朝天,就是为了桶里被人丢弃的几个破损的纸箱或是几个塑料瓶子,满脸污垢,衣衫褴褛的。
其实她的本职事情就是看护好那位垂老病弱的老太,这个见钱眼开被蝇头小利所贪欲的肥东农妇,竟然肆无忌惮地将捡破烂当成一项主业,而对于扶伺看护老太的事情则能糊就糊,能对付就对付,反正老太也不会吱声,家里亲人也不来巡视,这是我们最诟病的。
最初,这位姓胡的看护来到邻居家还是守规守矩,不多言不多语,除了在一楼的院子空地上栽种青菜,豆角,黄瓜、西红柿等,手脚利索,一看就是干活麻利的能干人,菜地上的各种菜蔬生长的葳蕤,生机勃勃,可就在一年后她突然发现了就近拾捡纸箱等似乎更加来钱,于是就渐渐琢磨出拾捡垃圾是一件“短平快”致富门道,于是就投入全部的精力和激情,毕竟她拥有捡拾垃圾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一、她有一楼的小院,大量囤积纸箱等垃圾。第二、她有大量富裕时间,至于如何扶持老太那是另外一码事;第三、她有历经风霜的经验和承受力,见人面带三分笑。院子的人虽然有些讨厌她,也就姑且看在她老鼻子老脸的份上,得过且过,见怪不怪了。
老太走了,看护的使命也就结束了,她更多的营生也就告一段落了,对我们来说,再也不会看到一脸污浊,满面尘霜的看护披星戴月翻弄垃圾桶了,也不会听到夜深人静时分她推着刺耳噪音的拖车,承载着杂七杂八的废旧物品的扰民声音,也再不会闻到堆积楼下院子垃圾充斥的异味。这是一件好事,由于她的存在带给我们是忍了再忍的愤恨,是发自内心深处的鄙视及无法言说的憎恨。
今天和去世老太家人聊了一会,老太的儿子告诉我她母亲已经在床上躺了八年了,生活不能自理,思维也不清晰,过着生不如死的苦不堪言的生活,如果老太要有决定生死的能力一定会选择去安静地离去。但是她自己无法决定自己的去留,就这样依靠鼻饲,依靠专职的护工延续了八年,可对于孩子而言,却是极难的选择,也是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力。
想想我们自己何尝也会遇到痛苦的抉择呢?在这样的日子里,为去世的老太祈祷,祝她一路安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