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么旁逸斜出地阅读下去

标签:
健康历史文化 |
现在我发现自己购买了大量的书籍真是败家的举措,既浪费了宝贵的钱,又折腾半天,不是一般的麻烦。记得我去湖北襄樊实习,将自己的实习经费和家里给付的学费一股脑地购买了几十本书籍,拎着大包小包装满书籍的拎包返回学校,一路风尘一路辛苦啊。像大学毕业我竟然比同学多出几个纸箱的书籍,都是从微薄父母寄给自己的学费里一分一分扣出来的。人到兰州的单位,还是中学同学老谢不辞辛苦帮助我辗转腾挪,倍感艰辛。
现在我几乎已有十几年都没有进去书店购书了,我不习惯在散发新书清香和琳琅满目的书籍书店里一呆就是半天,然后一本书都不购买,似乎进了书店买几册心仪的书应该是必须的,反而总觉得对不起作者、出版商还有书店员工似的。在北京国林风,三联书店,西单图书中心以及遍布京城大街小巷的书店我都光临过,也购买了大量的书籍,从北京带回南京,却放在家里的书柜里束之高阁,除了给别人观摩和落寞几十年如同处子一般,再没有什么价值。南京的先锋书店我在二十五年前经常去逛这家特色书店,眼看着书店的创办人从南京大学的广州路上不起眼的店铺发展成在全国都有名气的的书店,我也从这家书店购买了大量的书籍。
现在不去书店原因是自己养成了一个怪病,购买的书很少阅读,都是摆在书橱里装点门面的。而认真阅读的书都是在图书馆里借出来的,这大概是借阅图书时都会有的放矢,心里了然清楚,不像买书,似乎吝惜口袋里的银子舍不得阅读。从图书馆借书可以想得到你所想看到的各种书籍,只要你有时间和兴趣;借到的书籍有时间约束,要求你抓紧时间看书,以便在借阅期限到来之时归还书籍,我感觉只有自己抓紧时间都能顺利完成阅读。
图书馆借书的经历,培养了自己走到哪里都寻找图书馆,然后借书看书,这样的生活方式也成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学无止境,读书无涯,在北京我去过国家图书馆阅读过,去过北京图书馆借出喜欢阅读的书籍。在南京一个位于中山东路的南京图书馆,一个就是在我们住宅小区附近的金陵图书馆,我经常是金陵图书馆勤奋的读者,阅读了许多好看的书籍。
我的时间安排早都养成了习惯,早上是写作的时间,阅读都放在下午和晚上。最好的阅读时光是晚上洗漱完毕,坐在床上,点亮阅读的一盏台灯,我不喜欢在房间里使用头顶吊灯,那样房间太明亮了,我很容易分神,心思会游走明亮的房间,不像一盏柔和的台灯散发着迷人的光泽。就像过去摄影人处理底片的暗房一样,只有这样我才能聚精会神专心致志的读书,除了一盏台灯发出的光外,房间全是黢黑的,这正是我看书所需要的最理想环境。我的思绪在这里如泉水一般源源不断流淌,有这样温馨的读书氛围,我感到得心应手从善如流。看来读书也要讲究读书的环境。
当然还有重要的要求就是一定要有沉静、冥想以及专注的神态去阅读书籍,一种谦卑、冷静与读书的热情相混杂无以描述的神情。
我有时选择阳光灿烂的日子,端一个小凳子,沐浴暖融融的阳光里读书,却不知什么缘故,总在温暖的太阳照射下昏昏欲睡。大概人和其他动物之类都会沉浸灼热的光线里不是做梦就是酣睡,邻居家的一条黑狗总喜欢寻找一处温煦的楼角慵懒地酣睡。还有就是在冬天或春寒料峭的时候,阳光下的阅读散发着诱人的芳香。若是烈日炎炎似火烧的暮春以至于整个夏天,躲避阳光唯恐避之不及呢,我要么选择去图书馆看书,既安静又凉爽,真是读书的好地方。
既然自己总是乐此不彼地从图书馆借书,总要认真阅读完所借的书籍,不能将精挑细选的书籍做打卡秀,放在一旁敷衍了事,既来之则安之,利用好时间,抓紧阅读,也不能辜负了自己一贯以来对天下文章的敬仰之心,就这么旁逸斜出地阅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