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在岁月里回帖

2025-01-11 11:58:45
标签: 健康 情感 历史

最近写了几篇关于兰州七局大院的回忆文章,在美篇、微信公众号、新浪微博、今日头条上发了,自己精力有限,对于文章采取是“广种薄收”的策略,很少关注文章的回应,这次无意当中发现文章阅读后一些网友的回帖,数量还真不少。看来文章还是以吸引人的内容至关重要。读者的眼光雪亮,思想睿智。我还要更上一层楼,写好文字。 

我的文章很简陋有点不堪卒读的情形,但是更多的老人,都有过在七局生活的经历,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热情地鼓励,有的写了很有价值的回帖,弥补了我在历史和专业知识上的缺憾。让我对七局这个特定的称谓有了更明晰的认知。衷心感谢他们。

下面就是我选了数条有意义的回帖:

 杜志杰:父辈为共和国建设的丰功伟业虽默默无闻,奠定的基业堪比二弹一星的伟大功绩。共和国的第一个大炼油厂,建设共和国的核工业基础504,404,221厂之02单位101、102公司;有色金属的白银铜矿;河北三厂的国防工业之雷达、航空工业的电机、仪表;装备工业的兰石;化工的化肥、合成橡胶、高压乙烯;能源工业的西固电厂、二水厂;建材工业的永登水泥厂、筹建平板玻璃厂;景泰灌区的八公司一部分;塘沽五公司为主的支津公司;调湖北蕲春的六公司;二进茂名石化的一公司;常年在青海大峡、大通施工的安装公司。大院里的孩子们、临洮街、福利区的孩子们许多确只能从兰州54信箱52信箱的寥寥无几的来信中想象地窝堡、海晏父辈的身影。... 

这位杜志杰学长的回帖堪称精湛,将七局及前面和后面的称谓单位的业绩高度概括在简单精彩的文字当中了,很多事情我也如坠云烟茫然无知,现在至少有了一个清晰的轮廓。

 姜洪源留言:这位吴钧学弟,把过去七局大院的事情写出来,了不起。如果没人写,这段记忆就消失了。1952年天兰铁路通车后,父亲1954年来到兰州,叫做“开荒占草”。1956年母亲带着包括奶奶三代人离开哈尔滨三棵树,11个日夜到兰州,马车把我们拉到局院,住在22栋。哈尔滨来的基本都是1956年。我对大院(东院)的记忆,就是满院子大炼钢铁的废弃小高炉,多年后才被铲除。我1964年上初中,是西管局兰州一中。过了几个月发了校徽是“建七局一中” 

姜洪源回帖其中的所写的情形,应该是与我的父亲来兰州时间相同,那时东北一公司建设哈尔滨几个大型工厂也是国家的重点项目,像哈尔滨亚痳厂,制药厂等,按照建设部的指令,都是军事化调动,不讲价钱,全员迁徙。至于学哥所讲的大院里出现小高炉的情况,我因太小。没有丝毫印记,但在文革的66年出现大院所有的空地全都学习大庆油田家属种地的风气,也都种上了庄稼,每天家属们巡视其间,忙得不亦乐乎,最后也是得不偿失。 

许广明留言:我们家是56年从哈尔滨到兰州的,住在七局家属院二十栋楼二单元201,我是七局一中七零届三班的学生,马明达老师是一班的班主任,七局一中七局大院是我永远忘不掉的回忆。

 许广明的回帖让我恍然有悟,似乎见过学哥,他住的二十栋应该和我的同学宝荣相邻,或许宝荣也会认识他。 

广生留言:15历史的真实回顾,现在的一代已经不了解了,感谢你描述的如此祥细,我和爱人都是七局一中六六届的学生,当时我们的班主任是丁佐老师,其它如严绪华,顾名,李树林,黄德海,熊康华,马明达,任可信等都是教我们各科的老师,七局一中是我们永远忘不了的回忆。

吴钧回帖:你说的这些老师都是我敬重的好老师,去年我还专门撰文写了一篇感念马明达老师的文章,这篇文章被马老师放在去年武林杂志上刊登了,还有你提到的许多老师都是我所敬重的好老师。很怀念他们。

谢谢你了 这位天津的老哥回帖让我感觉世界真奇妙,只是我们当年不知道。他说的班主任丁佐,也是我的班主任,但是我对他的印象很差,感觉他作为语文老师水平有点误人子弟,他与学生很少交流,上课就背对学生,在黑板上工工整整写出文章中心思想、写作特点段落大意、等他写完这些,他的课就结束了,学生完全就是纸抄公,所以我对他的课完全是诋毁,要么就干其他事情。他到毕业都恨我,直到中学毕业证都没发给我。

 肖留言:吴钧(夹蟹子)你个吃货,哪次你到我家不是满嘴流油的出门,到了院子就骂我的人。还想蹭一次啊,我都流汗了。 就在我从那些情意绵绵言词恳切的回帖,寻找着真情和感动时,咋就突然冒出一个不伦不类的奇葩回帖,一点都不严肃正经,而且就像一个街头的大妈那样,斤斤计较,还想着严防死守蹲在他家的门口,不让去他家吃吃喝喝。都笑死我了。老肖永远都是这么幽默和开心。我想对老肖说:流汗好啊,可以排毒,减肥,对身体有好处。流吧,多流点,这样你也苗条和精神矍铄了啊。

 华子留言:谢谢你的文章,让我回忆起七局大院的往事,记得你小的时候在二十八栋边上单元三楼住着 ,小的时候你就很调皮捣蛋的,白静帅气的小男孩。 吴钧回帖:小时我太淘了,不是一般的调皮捣蛋,是有名的坏孩子,总被家里大人痛打。

 LZW留言:你不记得我了吗?吴钧回帖:记得,似乎小时所有家和人的八卦或庄严的事情都记得十分清晰,我记得你的同学张克胜,小号吹得真棒,总站在他身边聆听激情四溢的小号。我和小慧总提到你,精神,手脚利索的大哥。 

丁泉石的回帖: 首先向此文留言中老三届的大哥大姐们问好,新年快乐!其次也祝学弟学妹们新年快乐! 我是七局一中六九届的,我家住原25栋一单元,从1958年住到拆除为止。 吴钧同学我关注很久了,就是因为他写的局院系列文章引起了共鸣,特别喜欢看。他文采斐然,思如泉涌,娓娓道来。他的每篇有关局院的文章都象是一幅幅立体的画面,有骨头有肉,耐看。在这里谢谢吴钧同学,辛苦了!希望能继续看到有关局院的系列文章。

 另外,我看到在留言中有朋友提出关于七局历史沿革的质疑,我把我所了解的写出来,供哥姐弟妹们参考: 1958年1月14日,兰州工程总公司改称为建工部兰州工程局。 1958年10月9日,改称为建工部第三工程局。 1962年7月27日,建工部决定撤销第三工程局,一直到1965年7月,这段时间就归驻地在西安的西北工程管理局管辖。 1965年7月13日,建工部撤销西北工程管理局,成立建工部第五工程局(驻地西安)和建工部第七工程局(驻地兰州)。 1970年8月13日,建工部第七工程局改称为国家建委第七工程局。 1972年3月22日,改称为甘肃省革委会第七工程局。 1973年5月16日,改称为甘肃省第一建工局。 1978年3月1日,改称为甘肃省建工局。 1983年又改称为甘肃省建筑工程总公司。 再以后,我再无资料,不可而知,抱歉!

 七局不仅仅只局限于一个不足一平方公里逼仄的院子,还有西固福利区、西柳沟、钟家河、平板玻璃厂、西津西路的职工医院、郑家庄、晏家坪等如星星点点般散落兰州市犄角旮旯的住宅小区和住房。那些如珍珠般散落的无数同龄人都是七局的子女,也是大院的孩子。就像连篇累牍大院子女文章一样,喋喋不休地讲述着他们的经历和传承辉煌与梦想。

每当我要结束撰文七局文章时,我总是像要别离那些见过面或未曾谋面的七局或相近学哥学姐似的,总会有一个有点伤感的瞬间咯噔一下,心里总是在那一瞬闪过无法言语的背影或正面剪影,我知道在网络的领域里,在北京、上海、海南、成都、以及四面八方地方,他们的目光一直寻觅着岁月留下的丝丝缕缕痕迹,追寻着他们所看到的听到的一切在我心里激起感人的回响。

 我久久地望着,心里慢慢涌起庄严的潮水。

阅读(0) 收藏(0) 转载(0) 举报/Report
相关阅读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