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像一朵雪花天上来

标签:
健康情感文化美食 |
是的,心旷神怡。我挺喜欢与他们沆瀣一气,与他们纠缠不清,一起继续怀才不遇,谈天说地,嘴无遮拦胡说八道。
他们多么茁壮,多么健康快乐。他们一定是面色红润,身肢轻盈的那种。皆为眼中的“儒雅帅哥”他们懂人、知世、勤勉,人生的条纹肌理,他们了然于心,对尘世有着无限的忠诚和热情,动力十足,精耕细作,小日子过得盈盈满满。蓬蓬勃勃。
所谓热爱生活,所谓的人间烟火,他们是主体。
他们是俗世的主人和仆人,聚精会神,全力以赴。理由是他们有旺盛的嗜好,他们大俗大雅和喜气洋洋的语感,他们的注意力很特别,有一种琐碎的精致。
他们说起女人来,荷尔蒙十分亢奋,绵延不绝的啰嗦,像一个“快乐的啰嗦”,他们也不知道从哪个角落收集的花边绯闻如连发的枪弹呯呯咚咚直响;说起趣事来,一个个口悬若河,滔滔不绝,像是现代版的“柯南道尔”,甚至都是凛然正气的叙述。
他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一副享受的面孔,对一切很满意,很知足。
他喜好太多,总能寻找到生活的乐趣,喜好户外,我感觉他属于纸上谈兵的角色,在兰州周围的山包上留下他勤快的脚印,可我总感觉那些一共才海拔2000米的高山也算是山峰吗?兰州的海拔就1580米,实际山顶也就是400米到500米的海拔,与珠峰相差很远。他的户外就能称作娱乐,是严肃和沉重事务的天敌。我逗他,有本事去攀爬神山冈仁波齐峰,虽然人类还没人登顶,你去了准行。
我们聊什么呢?大概以食物、植物和为主。他们喜欢美食,也会吃,也能吃。更重要的是他们还会做,这是死要命的,每当我费力做的烙饼或是面条,总是被他们无情地嘲弄一番,看他们的回帖简直就是文字的屠戮,感情的撕扯,说得我恨不得找个地缝躲藏起来。听他讲美食制作过程仿佛就像一堂烹饪培训课,只恨自己丢失太多。
掌握美食烹调的如武林功夫的密门绝技一般,如同醍醐灌顶之清醒,那些菜肴除了人间美味外,还有人来世间需要知道和懂得的更多更深刻,绝不是上饭店点几盘硬菜就可以唱歌跳舞了。那些菜经过他的渲染和操作便有了附加值,就是吃什么都不重要了,关键是你和谁去吃。
在聆听他们滔滔不绝时,空气都变了。变得贪婪和妖娆,有一丝微醺和玄幻的味道。如果喝酒,那就非醉倒不可。与他们吃饭,喝酒是一项技术含量高的事项,每次与他们喝酒都是五迷三道,要不是保留最后的清醒,回不了家可是真的啊。
他还抽烟,喝酒,外出旅游,习惯性走一处打卡照相,还喜欢每天一早,人家还在迷迷糊糊地酣睡之时,他的左一篇右一篇“快手”,“抖音”,“微信朋友圈”就像雪花飘飘,漫天起舞,好像那首歌就是写给他的:“我像雪花天上来,总想飘进你心怀,可是你的眉头紧锁不开,让我在外孤独地徘徊。”非要弄得别人眼花缭乱,烦不胜烦,如果说类型很难让你归类,真是琳琅满目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又是佛家,又是易经,又是宗教,还有国家人事部门的规定,更有军事趣闻,历史故事,这样的能力我就奇怪了,咋还呆在我们身边啊,应该去国家相关部门委以重任。
快乐是一种天赋,也是一种能力,是被掩埋的种子结出的花籽,他肥沃,他丰收,他盛产,他随手予人。他在微信上有称呼,就是“净土”,可我感觉他一点都不安静,也不是坚实的土地,而是天上一朵彩云。
写他得很轻,寥寥几笔,像素描。轻易写了什么呢?写他每天怎么过的,写他如何拈花惹草(是家里种植的花草,他可操心了,在家浇水不在家委托他人),他精力过剩,一早就起床,早饭后游走于大街小巷、市井烟火,写他如何忙得抽筋或闲得发慌,如何与菜农商贩讨价还价,如何与天气,马路、墙角、声色、闪念情绪、往事等一一调情。还有惦记同学的这事那事,这是老高最受人喜欢和爱戴的原因。
说到这里,你千万不可以以为他俗,那只是通俗,他只是喜欢俗,喜欢熙熙攘攘的暖和,喜欢人间的灶台和烟火气。
除了欢乐,他偶然也会换换口味,用他的话说,饲养一点小忧伤、小脆弱,但只是小蚕级别的,换点爱怜。
人世总是悲苦的,我们需要他这样的人,带点甜,带点咸,飘着惆怅的氤氲,带着岁月的沧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