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浦口车站,一个让人伤感的地方

(2024-06-24 10:37:43)
标签:

健康

历史

文化

情感

浦口车站,一个让人伤感的地方

浦口车站,一个让人伤感的地方

浦口车站,一个让人伤感的地方

浦口车站,一个让人伤感的地方

浦口车站,一个让人伤感的地方

浦口车站,一个让人伤感的地方

浦口车站,一个让人伤感的地方


上世纪的80年代中期,我调回南京,在浦口居住了12年,与浦口老车站几乎天天都要见面,那时南京列车的终点站是南京西站,就是现在的下关车站,所有南京始发车都是由下关车站发送。很多老人留下南京最后一瞥都是从南京下关车站的,我的大伯一家拖儿带女1948年从南京逃往台湾(因为大伯在金陵军工厂上班,蒋介石为保存他的反攻倒算的实力,提前将生产枪支弹药的军工厂迁往台湾),最后与奶奶分手的地点就是南京下关车站。

我从兰州到南京就是在下关车站下车的,然后乘坐中山码头的轮渡过江抵达浦口,下船就看到浦口车站的牌子,那时车站处在停滞状态,但我知道这是朱自清老先生著名散文《背影》的原发地。那时浦口车站很是落魄的伫立在南京的“西伯利亚”浦口。

主体大楼坐北朝南,黄色楼体墙面斑驳陆离,窗户高而窄,屋脊红而尖。一条陈旧的单柱伞形雨廊,连接车站和码头。从雨廊走向月台,仿佛走进一段旧时光。

那个定格的画面,在脑海里浮现:“我看见他戴着小黑帽,穿着黑布大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朱自清的《背影》,百年前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了橘子的情形,依然令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就在我生活在浦口不久,就见证了铁道部颁布新的铁路运行图,将原来闲置多年的浦口车站利用起来,发往北方的列车兰州的,成都的,还有一趟齐齐哈尔的三趟列车都在浦口车站发车,我在浦口居住的那几年也经历了中山码头的人流如梭的繁忙情形,尤其是晚上浦口车站始发车时,长江轮渡挤得水泄不通,都要赶列车出发的时间。

我那时也经常出差,浦口车站的运行也给我带来极大的便利,至少不用乘坐渡江轮船来回折腾了。浦口地方不大,单位也不多,主要还是铁路老职工聚集生活地,原先津浦线的起点和终端,遗留许多老铁路职工家属。在临江的地方还有大桥二处的职工生活区,这是建设南京长江大桥留下的上千人的队伍,如果是现在的建桥技术和工艺,一座长江大桥用不了花费十几年的时间,南北对进,南岸留下四处的生活区和他们的家属子女。

走过一道锈迹斑斑的铁门,废弃的铁轨阻断在铁路尽头,停靠在车站的长列火车悄然无声,铁轨上铺满落叶,遮不住枕木藏着的腐朽和陈旧------浦口车站建于1914年,典型的英格兰风格。它是民国时期进京的津浦铁路唯一铁路入口,也是南北铁路交通的终端。

1968年10月。南京长江大桥通车,浦口车站的客运中止(之后断断续续恢复通车);1985年浦口车站易名“南京北站”;2004年10月,彻底停运。从此它就以文物的名义活在人们的回忆里,曾经,它见证了民国到现在无声时间的打磨与烙印。如今,它被道道围栏掩护——浦口车站城市更新工程启动,将打造影视基地、铁路公园、民国风情街区、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旅中心,

我在浦口的生活感受那时因为工作忙碌,很多细节也无暇光顾,我只知道浦口车站是时光隧道的感觉,每次去南京市区要搭乘轮渡,我就喜欢走那条由车站到码头的长廊,梧桐树叶缤纷,虬枝伸展。

我仿佛也是民国的穿·长袍戴礼帽的人物,也会背诵朱自清的《背影》想想自己曾数次在这座老车站接送自己的父母,但是我仅仅是不动声色或彬彬有礼的迎来送往,尽显儿子的孝道,也没有像朱自清的老父亲,蹒跚步履,吃力地喘着粗气,在高高的车站站台间吃力地爬上爬下,去购买数只橘子。

可是就这样的情景也因为列车改停靠车站,我居住的房子搬家,而与充满人文情感的浦口车站渐行渐远,车站见不到了,父母也远离了自己的视线,这一晃,也有十年之久了。我真的好想在老的车站,接送一下自己最亲近的老人,可是只留下浦口车站的斑驳痕迹和梧桐树叶落英缤纷的怅惘------

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火车站,就是一个离别又重逢的地方。

浦口车站,我想写却又很伤感的老车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