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还有他们

(2024-03-14 11:39:01)
标签:

健康

历史

情感

文化

还有他们

还有他们

还有他们


我写过72届的,写过73届学哥,但是很遗憾的就是我几乎很难写到这一批学哥学姐们,虽然这个群体和团队,在2017年的春天筹办过一场非常圆满的聚会,拍摄了许多精致的照片,也圆了这批称作小班的73届同学的梦。
一个年级分成大班、小班人为将两年入学的学生划分成一届毕业生,带来了诸多不便,也是教育史上的奇葩,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例。
我生活的那栋楼里,有一批两小无猜流着鼻涕的发小就在这批上世纪1964年入学的学哥学姐们,像很早就随家调走的何平,孟文学,刘振慧,胡秀荣,薛建国,毛子,包子,花建兰等等,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学长们,在那个等级分明,学校管理严格的年代里,按照出生年月就决定了各自的顺序。后来有些人早早地离开了人世,成为我只能惦念的旧人。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怀疑自己还能否记住这些面孔及他们的名字,我记住曾有过他们微笑的靓丽。可就数次自己推诿,极力不想用力用心写出他们的曾经往事来,相比同一年级大班的学生来说,他们可以是被光线遮挡了他们的身影,或是耀眼光环下衬托的景致,他们出台的机会,亮相的时间,说话的声响都深陷“小班”的字眼里,很多年来,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会如数家珍聊起大班的张三李四,都会赞不绝口地提到学校的篮球,排球,还有最最瞩目的田径项目,很少见到“小班”同学。有人会说小班还有一个超强的跳高健将商丽娟,她确实厉害运动天赋不一般,但她还在初二时就离开学校,去了省队从事专业运动员的项目了。
我也有机会询问过杨华姐,问为何小班的学生总会那么低调收敛,无论在学校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是循规守矩,很难显山露水。这里有“既生瑜何生亮”的无奈,也因为学校的优质教师资源稀少,很难“撒胡椒面”地完成优质教师的配备。所以“小班”的崛起就难以为继了。
但是,就是这样不显山不露水的学习生活中,涌现出还是一批出类拔萃的人才俊杰,像严黎歌,冯彪,叶静,武亚娟,杨华等等学姐学哥们。我与他们除了生活一栋楼里低头不见抬头见,相互间还有搭讪的话语和理由,而对更多的学姐学哥只能大致相认,这是小班的同学,那是大班的同学外,其他就再没有接触,了解,交流的机会了,直到2017年我意外发现这群久违有点陌生的身影,非常赏心悦目地亮出了很多张美目传神的合影照片。

我可以算出已经有了五十一年的分手与别离,惚如他世的感觉让我按错了计算机键盘,是激动或是茫然无序,他们的身影重叠,仿佛寻寻觅觅幽幽暗暗又重现。
我记得那时写过一睹73届小班学哥学姐照片的心情感受,但是究竟在那篇文字里说了些什么,赞叹了什么,时过境迁,我连这篇文章在什么地方,还想看看上面写了什么都没有找到。这样也好,没有继续“旧瓶装新酒”的烂操作。借助近年来温故知新的情感,写了怀想大院的往事,写了72届,73届大班,74届,但是遗漏了重要的一环73届(小班)我感觉怅然若失,总想极力填补这个空缺。
虽然时间久远,记忆愈加迟钝而浑浊,但是,越走越远的中学校园恐怕今后就是绝版,早已易帜的大旗远不是我们能热泪盈眶的凝视目标了,我虽有心想象50多年前欢腾笑语读书声郎朗的校园,也心存疑虑。曾在校园里,我还当着众人的面硬生生将一高于我的学哥打倒在地,几乎让他没有一点翻身的机会,那种暴戾气的倾向,直到现在让我内心不得安宁,毕竟是干了坏事,欺负了比我大一岁的小班学哥。如果能见面的话,一定当面道歉,深刻检查自己“胆大包天”的罪孽,希望这迟到50多年的“忏悔录”能够当面兑现。
那时的校园“没有一张安静的书桌了”,我们的校园就是徘徊动荡的校园,就是这样,我记住了你们,也知道你们也像树叶一样飘散在国内四面八方,铁打的校园流水的学生,你们像坚韧的种子一般四处开花生长,成为葳蕤茂密的树木,依然能让我们仰望。
就这样突发奇想地写了73届小班的点滴,可能才是层层雾幔的一角,河水中的浅滩,他们在校园里留下每个深陷的脚印,每一次迁途跋涉留下的与众多学哥学姐们的印记,每一条无形无影缄默无言的道路,都有一种埋藏对故乡眷恋,对校园(或叫动荡的校园也罢)有深深的敬意。
这是一座丰富的冰山,这些可敬的学长们,虽然有些陌生但是我对你们敬重有加,也会念念不忘。我会慢慢去写曾经的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