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遥远的背影

(2024-03-12 10:22:40)
标签:

健康

情感

文化

历史

遥远的背影


在我们中学毕业离开校门,与我们许多熟悉的面孔就彻底“诀别”,更别说高于我们几岁的学哥学姐们,有时会在恍惚中陷入一种若有所思的混沌中。有时儿时的影影绰绰的幻象,忽明忽灭掠过脑海的罅隙,我感到曾经的滋润的目光和幸福的遐想,就这么远去了。越来越远以至于我们的记忆再也寻觅不到她们的丝丝缕缕的点滴。
大概几年前的一天,远在西安的老邻居孟文化转发了一则回帖,那是学姐的同学杨远征看到我写过的《七局大院》随笔后感叹,怀想以往的中学生活,像是梦回七里河的建工局大院,清水般的溪流潺潺流入早已干枯的心房。十分享受远逝人文风景的院子。
那是什么呢?像一些匆匆而去的稚气未脱,青涩地渗出汗水的脸庞,渐行渐远的背影。那是在小学二年级,我们刚刚佩戴上红领巾,为我们围在脖子上并打好领结的就是孟文化,毕思红等姐姐们,我们背着自家缝制的不齐整的书包,边走边淘气的跳跳蹦蹦,在一早霞光映照下,我见到了她们的背影,严谨地走在去往学校的路上。
这一走就是接近六十年,心里陡然一惊,她们都快70岁的人了啊。宋健,李瑜湘,朱军,武亚玲,安雯,高桂云,孟文化,毕思红,许艳茹,万景华,胡泽民,方欣,单健,张成斌(大鼻子)薛小秦(两位),王金亮,李凤林----林林总总斑驳杂陈的名字,我实在记不住很多耳熟能详面孔下走远的名字,一个个柔弱又倔强的身影走向四面八方,走向遥远。已经是五十年、六十年的光阴遮蔽了断断续续的痕迹,随着我们也老将至,愈发模糊了。
但是作为一个大院中须臾不少的一群体,构成曾经母校高光时刻的一部分,72届的声音不能缺失,72届学长们的身影也要出现在我们殷殷情深的回眸和凝望中。
既然我们在一遍一遍的文字下摧枯拉朽般书写了连篇累牍的怀念,既然我们在方圆一个平方公里的大院里淋漓尽致写了这里那里甚至犄角旮旯处的轶事,更别说写过更多篇幅的73届,74届文章,但是作为母校重要的一批人,不能没有一点声音,不露一字,没有痕迹地消失在我及所有在那个大院和中小学的缝隙中,它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完整的记忆链接,能被我们竭尽全力恢复早已消失殆尽的点点滴滴。
他们当中也涌现出出类拔萃的俊杰有文笔出众的才女,有叱咤球场的体育健将,有光彩夺目的舞台姐妹,有博学多才走出国门的博士,更多还是脚踏实地坚韧朴华无实的普普通通平民百姓。正因为如此,我们更不应该遗漏他们,记住他们。
这些年我恍惚若失,只因为在我心里的密密纹理间缺少温情的注视,尤其在数不胜数的同学聚会照片里,喜笑颜开的酬酢往来中,很少一睹学姐学哥们的音容笑貌图片,就像寂静的林地里雪落无痕。
我曾经说过,我们少年时的在校时间很短,更遇到文化的浩劫,几乎没受到完善的文化教育,自我们上世纪1965年秋天入学还没有认全拼音字母就辍学了,而大于我们数年早在1962年入学的72届的学姐学哥们所受到的文化教育和传统精髓远远好于我们。所以在后来的现实生活中她们一群人的境遇和发展机会,远远好于我们,因为她们受到的教育和面临的成才机会要强于我们。她们多数没有下乡直接参加了来之不易招工,成为很多行业和领域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六十年是一个轮回,是一个绵长无期流逝,是我们挥之不去的记忆,因为我记住了踉踉跄跄的瞻望中那些袅袅娉娉的身影,她们在哪里?那些和我熟悉并谆谆教诲的学哥有的已经撒手尘,也有去往它乡,就是偶尔走在大街相遇,也恐怕“乡音无改鬓毛衰”了,雪鬓霜发的容貌恐会呈现“百姓闕然,三时不闻警蹕之音,莫不怀思”啊。
我只是依稀轮廓粗浅地写下这段不痛不痒的文字,弱弱地表达自己朦胧的念想,72届的学姐学哥,你们已经走了很远很远的路了,每当看见校门口的大旗已经易帜,学校的楼房已经更迭,大院也是物是人非。每当年关总是忍不住挂念一番,或许别人不会在意什么,秉承那句“过去了,就过去了,再也不会回来了。”的确,说得很对。而我总会在别离的瞬间激灵一下,心里总在一瞬间想起那群余音袅袅的声音,还有铭记在心难以忘怀的背影,你们什么时候才能转过身来?回到故地,回到母校。
我愿那些早于我三年的72届学长们,虽然我们很难相见缘如流水一般,能够更加健康快乐,毕竟我们还是出自一个大院,坐过一个教室,承受同一老师的指点迷津。无论你们走多远,都走不出我们的惦念和温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