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双或几双跑鞋

标签:
情感健康文化 |
最在意的就是脚下的一双跑鞋。跑友对鞋的重视不是一般的痴爱,更重要的是与晨夕相处密不可分。有谁计算过一双普通的跑鞋,能够跑过多少里路。
假如每天10公里的跑量,一个月就是300公里,一年就是3600公里,除去节假日和风雪大雨外,至少3000公里是没什么问题。一双鞋要承担3000公里路程的磨损,所以说鞋是我最在意的伙伴,数年下来,跑鞋购买了很多,不知不觉就积鞋成堆。有一次我收拾家,竟然匪夷所思的是在家的四处犄角旮旯里翻出来的跑鞋竟然有二十多双,多数鞋都是没有穿戴过的新鞋,而那些穿了一段时间,跑了几百公里路的旧鞋还没有计算在内。可以想象,也就是跑步一段时间的人对鞋的贪得无厌是十分严重的现象。
就是因为跑步,总想着“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有就是反正跑鞋总会消耗的,每天都要磨损,于是就“贪多不烂”,肆无忌惮地囤积跑鞋,就像动物世界里的蚂蚁一生不歇,就是拼命地朝蚁巢内储存食品。实际上我对跑鞋的损耗并不像跑量那样呈正比,因为我跑步的姿势尚可,腿对跑鞋底的磨损很是轻微,我最不可思议的是2002年我参加跑步比赛,购买了第一双多威的国家田径队长跑的跑鞋,能够完成四至五年的马拉松比赛,还肩负平时的跑步,跑鞋一直很牢固的穿在脚上,与我不弃不离的并肩作战。
后来那双跑鞋直到我彻底丢弃时,整双鞋子都还能包裹住我的双脚,仍然可以前行。可见,鞋子并不是什么高新科技的什么“碳纤维的碳板跑鞋”,结实耐用就足以了。
我穿过阿迪,耐克,爱丝克斯,美津浓,特步,多威,匡威,安踏,哥伦比亚,李宁等等,我自己也搞不清穿过多少品牌的鞋子,但是很多鞋子都是参加比赛获得赞助或奖品,很少专门去购买跑鞋。跑了20多年的马拉松,也参加过比赛征文,很多跑鞋都是来源于此。
鞋子多了放在家里也成为多余的杂物,有些鞋子时间长了就会开胶,毕竟鞋是应时穿戴的,不是用来存放的。可是自己的鞋子多了,放在家里总不是一件事啊,就想着送给别人穿用,也比搁在家里作壁上观要强吧。可是中国人有一种习俗,送什么东西千万不要送鞋子,很多人忌讳。况且很多人不喜欢跑步的,你给他送一双鞋不是要他的命吗?为了你的这双饱含友谊的跑鞋,人家还要购置专门的T恤短裤,还有其他跑步用品,这不是让人愤怒吗?
一双鞋,对于古代文人而言,不再是简单的脚下之物。元代方回诗云:“少人行处路方佳,半著僧鞋半草鞋。”僧人穿的鞋,用布料做成,“半著僧鞋半草鞋”,是一只脚穿着草鞋。丢下穿着的实际舒适度不论,这种穿鞋方式,更多是内心情怀的外露,当理想遭遇现实的巨大压力时,便穿着僧鞋和草鞋,躲避到江湖之远的寺庙山野。
一双鞋都有过它曾经跑过的土地,像城市的街道,广场,校园,山野,乡村小路,草原戈壁,鞋是一个跑者留在大地上的履历。穿过的鞋,它跟随着我跑过春夏秋冬,跑过风风雨雨,我也记不清跑了多少路,印下我在这个世界上朴素的脚印。
谢谢你了,亲爱的跑鞋,给我带来多少快乐和欣慰。
前一篇:早就心仪的《亚洲腹地旅行记》
后一篇:遥远的背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