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离不弃的马拉松

标签:
健康历史情感 |
今天早上跑了15公里·,其实身体状态完全可以跑20公里以上,但是想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明天,后天,还有接二连三都跑步呢。于是就放弃了跑长距离的,就跑了一个15公里的晨跑。
早上没有去图书馆看书,就想着完整地看一下亚运会的马拉松比赛转播。从早上7点开始,我就盯着电视画面,男子中国参赛的是何杰与杨绍辉,这是今年3月中旬在无锡举行的世锦赛及亚运会参赛选手选拔赛上,国内选手第一和第二名,比赛成绩是近年全国马拉松比赛都最好成绩,两人都打破了尘封已久的全国马拉松比赛的记录,尤其是何杰的二小时七分三十秒的成绩,打破了任龙云在2007年北京马拉松比赛中创造的二小时八分十六秒的记录,因为国内马拉松成绩一直徘徊在二小时十二分以后,进二小时十分以内都不多,那次比赛转播我也认真观看了。
何杰之所以从一位不知名的来自宁夏的普通长跑运动员,成为国内马拉松选手的翘楚,主要还是他遇见了一个好教练肖丽的女教练,将何杰从一位即将淘汰的一般运动员培养成国内马拉松比赛最好的选手。其次就是何杰这位西北汉子特别能吃苦,在肖教练悉心和科学都调教下,何杰这位在国内赛场上根本不起眼的“杂树”成为国内马拉松比赛少有的佼佼者,堪称马拉松比赛的栋梁之材。第三,科学的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和系统的训练计划。肖教练接手何杰后,针对他速度耐力差的情况,专门制定了训练多跑二十公里后的加速跑,每次跑过二十公里后继续按照一定的配速,完成二十公里。整个一个冬天何杰都是严格按照这样的训练大纲,一丝不苟地执行的。就这样一下子奠定了何杰超乎常人的跑速及后程耐力。
在肖丽教练看来,突破的原因在于他的自律和血性:“他具备里优秀运动员都特质,有一种不服输的血性,而且在我带过所有运动员中,最主动地制定训练方案,能够坚持大运动量训练。”何杰的成长经历也会给我们一个启示,什么事情必须要自律和刻苦,没有什么成功可以随随便便就可以完成的。
今天看比赛,一开始队伍当中有日本的两位成绩在何杰之前的选手,还有巴林的好手,但是何杰与杨绍辉相互配合,一直跑在队伍的前面,何杰跑的非常平稳,不急不躁,先是紧跟跑在第一都巴林选手的身后,后在二十公里后就跑在队伍的前面,身边的日本及韩国选手都被他甩掉,只有朝鲜选手与他齐头并进,在跑过四十公里后,何杰再次显示出他不同寻常的后程加速能力,一下子将朝鲜选手也给甩掉了,最后以二小时十三分零一秒的成绩获得自上世纪50年代亚运会迄今的中国第一枚马拉松比赛的金牌,这是值得我们铭记和祝贺的。
作为一位热爱马拉松比赛的业余爱好者,最爱看的就是马拉松比赛,在一般人来看,42公里的距离比拼,既费时间又乏味,跑来跑去就是那几个人,无聊之极。可在我来看却是那么津津有味,似乎我也沉浸其中,前面10公里的配速,进入途中跑的加速,途中如何补充能量,如何饮水和吃能量胶,都在比赛画面中淋漓尽致展现出来。甚至对手的配合,比如一会提速一会跟随都有讲究的,在我看来都十分有趣。当何杰奋力冲过终点,我也激动起来,忍不住为何杰点赞,他今天亚运会马拉松比赛的冠军,增强了我国马拉松比赛选手的信心,只要踏实努力,就一定能收获成绩的。杨绍辉也获得亚运会马拉松比赛都第三名。女子运动员张德顺也以二小时二七分五十六秒获得女子马拉松比赛的亚军,也值得点赞。
现在我也继续每天的跑步,不为什么,就是一直喜欢,已经坚持了二十多年了,一下子戒掉就像别人戒烟戒酒那样艰难,我只能逐渐地减少马拉松比赛,每年少跑几个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