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北马、上马比赛的期盼

标签:
健康历史情感 |
昨天合肥一直都在下雨,早上起床就想去跑步,因为我必须要准备上一些跑量,今年夏天的炎热,使我一直无法踏实跑步,多数时间在雨花塘清凉的湖水里畅游,都是锻炼,我想今后跑马的机会越来越少,不像有的人一天到晚都在朋友圈里晒跑量,晒配速,晒跑团等等,我也不想看也不愿被人绑架,也在沉浸他们跑步的成果当中。
我越来越想到,锻炼就是自己的个人行为,千万别总拿着跑量和速度到处炫耀,假如是我的话,最多在数天所写的文章里提到,就像文章的一个主题一样,点到为止。用不着那么嘚瑟。像我原来的一个铁杆跑友,现在也是走火入魔,每天都在抖音里晒他跑步、游泳、骑自行车、大海游泳、去西藏骑车独行,或许这位芜湖的老哥已经将铁三变成他终身不渝坚定的信仰,可我觉得如果低调些会更好。我知道你的毅力和才华,也知道你取得的成绩,但不至于天天上网,连篇累牍地向全世界都展示这点爱好。
我还是别胡扯什么了,就谈自己为什么上量,因为我的学妹帮我弄了一个北京马拉松比赛的名额,这样让我自2016年参加完北马之后,再没有一点机会跑过天安门广场,也没有机会去奥森公园冲线,与北马告别接近7年了。现在越发感觉北马参赛的机会越来越小了,因为北马现在的报名标准提高很多,如果自己没有330的水平,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比如北马参赛名额二万人,现在报名就是二十万人,所有跑友都梦想着去国内最好的马拉松赛事——北马跑一下。二万名额里还有去掉公益名额,赞助商名额,相关单位名额,能给普通跑者的名额就稀少很多,去掉那些达标的直通名额,多年一直参赛的北京马拉松比赛的老人,能让一般跑友参赛名额就显得捉襟见肘了,估计能幸福中签参加北马的也是头顶上撒金子,也十万分之一的概率啊。
如果能参赛最好,也算圆了一个老马的梦了啊,2004年就报名参加北马比赛了,那时报名太好报了,想要参加比赛的就找几个人,自己一人也可以,直接用一个信封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证号码写上,再附上30元的报名费。那时现金多是夹在报名信纸里。北马组委会常设报名人是兼职的,他们是北京工业大学体育教研室的老师,我们参赛领取比赛用品在比赛的两天前要去该所大学田径场主席台下领取比赛用品。如果是最后两天则要到北京工业展览馆处领取用品。奥运会后,这些事情基本都放在北京奥森公园里的体育馆内完成了。
北马从2015年后比赛就越来越难报名了,原因就是群众性跑步运动蓬勃发展,那时大街上跑步的人屈指可数(指趋向专业化跑步人群),现在满大街都是跑步的人群,无论早晚都能看见跑姿优美俊男靓女的身影,感觉这几年社会上交往,如果不说一下跑步体会和心得,似乎都难以与别人交流和维系相互间的关系。现在国内每年进行备案的马拉松赛事,至少有上千场马拉松赛事。像10月22号和29号,这两个周末马拉松比赛已经达到恐怖的50多场,甚至不乏著名的双金赛事。
就是这样的规模也难以满足众多马拉松爱好者的需求。主要是好的比赛一签难中,一般边远、偏僻地方的赛事少有人问津,更多跑友宁可放弃一般的赛事,不参加马拉松比赛,也要等待一流马拉松比赛的中签机会。
我已经7年没跑北马了,已经3年没跑上马了,如果能中签该有多好啊,我情愿放弃合肥、成都、南京、杭州等地的马拉松比赛,就专注执着跑北马和上马比赛有多好啊。期望能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