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里参加体育比赛的回忆(五)

标签:
健康历史情感文化 |
中学的最后一次田径比赛是1974年9月29号和30号两天举行的,我耍了个小聪明,就是突然放弃了原先擅长的100米、200米的比赛而改成110米中栏和800米,还有就是跳远。因为这时候我更多考虑的是留名,把自己的名字长久地留在学校的记录册上,因为我已经从中尝到了甜头,我在73年市里跑的60米7秒4就记在校记录册上,而100米的11秒6、200米的24秒3、400米的56秒的校记录无人撼动,那是周亚军的记录,估计现在还在不在兰州81中的田径校记录上。81中就是以前我们的学校。
我为了能在学校青史留名,绞尽脑汁禅思竭力地选择了几个能创纪录的项目110中栏,没有人能和我一比,就是兰州和甘肃跨栏最好的就是28中的孙陶宁,外号叫“桃子”,他的记录是15秒4,而我也能跑出15秒3的水平,74年在兰州市的比赛里我就把他干掉了,他一直都耿耿于怀,他和韦宝荣都在兰州供电局工作,05年我们一起吃饭时他还提起这件旧事。我在学校跑了15秒6的成绩,当时就是校记录,就怕学校以后没有机会开展跨栏训练,也不会培养刘翔之类的,这个记录早就作古了。
800米的校记录是2分12秒,原是韦宝荣他哥韦宝华在1973年创造的,我也瞄了很多次,也在意念里尝试破了这个纪录,而实际却不是那么回事,我是短跑的,以爆发力见长,虽然2分12秒的成绩很一般,现在随便那个小女孩就能破掉,但对我来说,还差的码子大的很。我之所以选择了800米的比赛,还是因为1974年的5月4号甘肃省团委,开天辟地在兰州东方红广场举行了一场发扬五四青年精神奔跑开创未来的长跑活动,在七局三个中学进行选拔比赛中,我跑出我们学校的最佳成绩,入选七局代表队,从这时起,我就喜欢上了长跑。所以我放弃100米的比赛参加长跑,但是无论如何也没有想到长跑以后会成为我生命中不可缺失的体育项目。
就在那次比赛里我一路领先,最后还是跑了2分18秒,离记录太远,所以小聪明是不能玩的,尤其是体育项目都是来真格的,虽然韦宝华在体育上也不是名人,但他的这个800米的成绩还是在学校的记录册上躺了很久。
我终于停止了在中学的体育活动,于心一想还真没有什么遗憾,强壮了身体,磨砺了毅力,能够吃苦,活跃了思维,打开了交际的大门,与当时兰州的跑友交流,对于我们还处于一个狭小空间里的同学来说,我是提前进入了社会,更多的学习了社会知识。况且还有那么多女孩子,引起青春年华的我们极大的好奇,现在回过头来在想,那真是单纯质朴的年代,没有那么多的念想和繁杂的是非,只是到了我们这样的年龄再回忆又是一件让让人黯然神伤的往事。
比如我们学校的女子跳高陈云,是我的同学,自毕业以来再也没有见过她,她硕长的身材,灵动的飞跃一直就在记忆当中,只是我听同学讲,她过得不顺,我希望她还会快乐,因为我们悲惨的日子早就过去了。还有,今年兰州马拉松比赛时,我见到了原七局一中女子短跑的高手,她比我低一级,她其实短跑的天赋很好,瞬间爆发力很强,就是后程的速度耐力差,起跑后30米就减速,那时只要有一个好的田径老师指点一下,她就会石破天惊的跑到12秒8或13秒是不成问题的。
72年北京代表队在七里河体育场惊艳的表现主要还是他们的田径老师好,比如周建国在那次比赛里跳高总是出点小问题,过杆时机不好,正在他沮丧时候,就是一个叫毛老师的走上前去,和他耳语几句,周建国调整了步距,很快的就漂亮的俯卧而过,获得兰州赛区的跳高冠军,他后来一直也在国家队,从事三级跳比赛。那个老师我后来见过,他是著名的田径教练,带出一大批的优秀运动员,他是北京什刹海体校的校长
。现在再说这些又有什么用呢?就是体育的生活像一簇一簇带刺的玫瑰,我们回忆时挺芳香的,而拿在手里又是那么扎手。每一个爱好这项运动的人,都有着难以磨灭的记忆。
再见了,中学曾经那么热爱的田径运动,我会珍藏这段美好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