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2015-09-03 21:27:29)
标签:

军事

历史

旅游

古迹

世界遗产

分类: 西北.陕甘宁青新古迹

游历了北疆的风光和古迹,到达南疆的库车县,适逢多年的好友洪哥也在库车发展,洪哥高大威猛,古道热肠,听说我爱好寻访古迹,放下手头事务,一人一车全程陪同,我也就恭敬不如从命,因为在新疆寻访古迹,没有车,不知道路线是万万不行的。我做过功课,附近的世界遗产和国家级文保早就烂熟于心。而传说中的克孜尔尕哈烽燧(世遗,国保)和克孜尔尕哈石窟(国保)就离洪哥住处仅数公里。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新疆库车县城西北盐水沟东侧,在维吾尔语中为“红嘴老鸹”或“红色哨卡”之意,这座巍峨的古军事建筑,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雄姿犹存,是丝绸之路上最古老、目前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见证了汉帝国大型交通保障体系中的烽燧制度及其对丝绸之路长距离交通和交流的保障。  200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多哈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克孜尔尕哈峰燧作为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联合申遗的“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址点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克孜尔尕哈烽燧为我国境内唯一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单体烽燧。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一个烽燧的各式文保,简介的碑共有八块。也算是一景。

克孜尔尕哈烽燧位于库车县依西哈拉乡境内,东南距库车县城10千米,海拨1200米。距阿克苏市260千米,有217国道可直达。烽燧坐落于却勒塔格山南麓盐水沟沟口的冲击台地上,这里是西出玉门关后通往古龟兹,疏勒及乌孙的交通要道,四周开阔的地形增加了它的军事警戒功能。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烽燧背倚却勒塔格山,面朝库车绿洲,深居盐水沟谷,远远望去,几乎被高低起伏的黄色、红色的沟壑埋没,但及至穿越戈壁黄沙抵达它近处的小片平地时,才赫然望见这座千年的古老军垒。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因为烽燧所处地是一个风口,烽燧南面已被风吹出凹槽,远远望去克孜尔尕哈烽燧就像两个并肩站立的哨兵,孤独地矗立于黄土蓝天间。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克孜尔尕哈烽燧建于汉代,基底平面呈长方形,东西长6米,南北宽约4米。由基地往上逐渐缩收成梯形,高约13米。烽火台为夯土结构,层厚12——15米,上部夯层中夹有木骨层,顶部为木坯垒砌,并建有望楼,现仅存木栅残留物,烽体受自然侵蚀,风化作用,南侧中上部已呈凹槽状。烽燧雄伟挺拔,它是目前古丝绸之路北道上时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遗址,且位居丝绸之路北道的黄金地段,区位条件优越,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烽火,也叫烽燧,是古代军情报警的一种措施,即敌人白天侵犯时就燃烟(烽),夜间来犯就点火(燧)以可见的烟气和光亮向各方与上级报警。烽火台在汉代称作烽堠(烽候)、亭燧,唐宋称作烽台,并把“烽燧”一词也引申为烽火台,明代则一般称作烟墩或墩台(西北明代墩台,大的还有御敌之功能,小的则只有观望远方的作用而无点烽火之功能)。烽火台一般相距10里左右,明代也有距离5里左右的,守台士兵发现敌人来犯时,立即于台上燃起烽火,邻台见到后依样随之,这样敌情便可迅速传递到军事中枢部门。
  简单的说,就是传报军情。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我不忍靠近,甚至不忍大声说话。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烽燧离库车县城不远,在城北12公里处的库车河边,烽燧的四周是一片比较平坦的黄土地,高约16米的烽燧便显得特别突出。烽燧底部是一个长方形,东西底长6米,南北底宽4米,自下而上逐渐收缩,主体由黄土夯筑。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盐水沟干涸的河床。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近年来,随着南疆气候日渐湿润和游客的增多,克孜尔尕哈烽燧周围的坠落物越来越多,在烽燧西部形成了一个一米多高的小土台。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这个烽燧为汉代所建,为新疆境内保持最好的古代烽燧。烽燧高约16米,上下齐宽,在顶部有部分木头裸露于外面,从构造上看有树枝,木楔和夹杂的沙土。上部以胡杨等木柱为骨架,黄土与木柱间隙1米,顶部以土坯垒砌。两千年前的东西,到今天依然可以看见当时仅靠双手劳作的人们的手艺是如此地精湛。 它巍然耸立在这里,不说一句话,不给任何人任何东西,它已经老了,只让你看它几眼就行了。这样多好哈。谁也别想再掌握它,站在它的上面。它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悄悄的走远,再不忍打搅它。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克孜尔尕哈石窟距离烽燧仅一公里。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烽起烟,燧起火。狼烟与烽燧紧密联系在一起,烽燧上招展的不一定是本国国旗,但传递的信号却是一样的,只要烟火被点起,一场战争的幕布就拉开了。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文保碑的背文。克孜尔尕哈烽燧简介。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在维语中,“克孜尔”是“姑娘”的意思,尕哈是“居所”的意思。克孜尔尕哈就是姑娘居住的地方。在维族中流行的民间传说:古时候,龟兹国的一位公主长到16岁的时候,和一个穷人家的小伙子相爱了。然而,贵族人的头与穷人家的头是不一样的。(古龟兹国为了阶级等级之分,从小就要把贵族人家新生儿的头枷扁)等级观念使他们不能成亲。于是小伙子乔装成一个巫师,为国王算卦时说他的宝贝女儿要被蝎子毒死,必须住在最高的地方,国王就把女儿送到了烽燧之上,于是小伙子就时常攀上烽燧和自己心爱的人相会,后来被国王发现了,用乱石把小伙子活活砸死在烽燧之下,公主悲痛欲绝,最后在烽燧之上绝食殉情。
断肠的故事不说了,坐着洪哥的越野车,下一站,一公里,克孜尔尕哈石窟距离烽燧仅一公里。人啊,就是贪心。
2021年重访。一组图片: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新疆库车.克孜尔尕哈烽燧(世界文化遗产,国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