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乡蟋蟀美

(2009-08-11 18:56:50)
标签:

蟋蟀

宁津

倒爷

文化

http://fmn041.xnimg.cn/fmn041/20090810/1755/b__SkOl_4dba0000004c2d0d.jpg

   

       无论你是否懂得这种昆虫,你不得不被这惊人的交易价格所折服。小小一只虫,分量不足一分,平均六厘左右的体重,生长在农田的草丛中、枯秸秆堆里、土里、墙缝里,一般几百元钱的单只交易价格,多则成千上万的价格,在这里就流传有“俩月富万户,一 厘值千金”的佳话,让无数人趋之若鹜。这些人大体分为两批人:抓虫子的,倒卖虫子的。

     先说这抓虫的,南下到济宁、泰安等地深入到玉米大田里,身着一身厚实的工作服,头戴能把头发遮得严实的帽子一顶,肩挎篓子一只,手拿罩子一把,这就是捉虫人的基本装备。既能很好的保护身体免受玉米花粉和玉米叶子的伤害,也能满足捕捉蟋蟀的需要。这是在,白天捕捉;如果是晚上,就得加上照明用的充电手灯,将灯泡一头戴在额头上,另外晚上多为“听叫”,即根据蟋蟀的叫声来捕捉,还要配上“枪头”,跟武术里用的枪没有两样,只是尺短了一多半,没有装饰用的红穗,这是用来寻找藏身在洞穴的蟋蟀。遗憾的是我没有参加过夜捕蟋蟀,不能亲身感受其中的快乐。想象这里面的乐趣,肯定像是在寻宝,关于这里的故事也是层出不穷。曾经一个捕虫人,夜里只身不曾想踩到了一片坟地,异常瘆人,不自觉就打了个冷战,撒腿就跑了。还有两人,由于捉虫太过专心,离他一尺之遥处盘绕着一条黄花大蛇,看清时还是吓得慌不择路,留下不少笑柄谈资。

     再说这“倒爷”,本土的倒爷最近几年越来越占据主要地位,以前都是上海、杭州、南京、北京、西安、天津等大城市的外地人,他们以比较低的价格来我们这收购市场上的虫子,然后到城市中的市场上去高价卖出,赚取中间的差价。近几年,随着人们思想的跟进,本土的倒爷渐渐入市,收购市场的虫子,辗转到南方长三角城市、西安、北京、天津等地市场进行交易或者直接供给曾经的客户,由于本地人收购具有一些地域优势,他们的交易额不菲。

     眼下刚刚立秋,正是蟋蟀风行之际,本地的捉虫人已经踏上寻宝之旅,有的已经淘到了第一桶金。倒爷们也蠢蠢欲动,准备在这一年一度的蟋蟀经济中大捞一把。

     由于蟋蟀的季节性特点,使得蟋蟀经济也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从8月初到10月中下旬的这段时间,每天的成交额煞是惊人。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蟋蟀经济逐渐摆脱季节性,例如蟋蟀罐的生产,已在某村形成了一个产业,他们请专业的泥塑雕刻家为蟋蟀罐设计雕刻图案,市场逐渐向这靠拢。正在建设的县城文化广场,将“斗蟋”文化与传统“剪纸”艺术摆在了同样重要的位置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