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老的心——我眼中的季羡林

(2009-07-19 19:13:11)
标签:

季羡林

插图

北大

课外辅导

古代哲学

未名湖

杂谈

    公元2009年的七月,是一个沉重的月份。

    这个月的11日,一个不老的生命永远的离开了世界,他就是季羡林老师,一位未曾亲眼一睹风采的山东老人。在济南读完了四年大学的我习惯于称人为老师,但此处的老师确有更深刻的含义,不仅仅是称呼头衔,而更深处的是我对他的敬佩和崇拜之心。

    初次遇到季羡林的名字是在上初中时的一本课外辅导资料。在扉页上有他的题字,其言已经不能详细的复述出来,只是内容大概记得是关于鼓励提倡发展教育的,字里行间没有一丝华丽词语,读下来非常容易。在该书封面的内面还附有一幅图片,是该书编者去拜访他时的照片,对那幅图片中季老的印象还隐约能忆起,最明显的感觉是慈祥、矍铄、平易近人,年纪能称得上是爷爷级的。上初中的我,还是孩子年代的我,不愿看书中的内容,每次发下新书来或者看别人用的而我又没有的书时,肯定是必看封面的画面和书里的插图,而且看完了、学完了之后,对于这些插图的印象远比那些文字保留的时间长而且深刻。

    接着高中的磨砺三年,旧时的恶习一直延续,可是高中的课本插图越来越少,并且没有那么些彩图,凡是先观图略,造成高中的学习并不十分满意。然而这期间,偶然听说到季羡林老先生还在北京大学生活,又偶或惊闻某位有志同学放言要考北大,与季老为伴,以未名湖、博雅塔这“一塔湖图”终生为家。当时的班主任也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有过一次陶醉的给我们讲到这“一塔湖图”的意思,竟是“一塌糊涂” !搞得我一直很糊涂,直到电视广告上的一句广告词回答了这个疑问:‘聪明难,糊涂更难’,始有所体会到。时至今日,我们旧日同学也很向往北大;但可惜的是,当年高考没有考上北大的。我的班主任,也有野心,想考取北大的法学硕士,就在我们毕业的第二年参加了考试,可惜成绩不够理想,调剂到了其他学校。然而在我看来,我的同学和这位老师仍然不会放弃这个目标的。

    在济南读了四年的大学,由于学校名称的熏蒸,我对中国古代的东西发生了一些兴趣,但也是感性的兴趣居多,而缺少实质的学习和探究。在蜻蜓点水式的学习古代哲学的过程中,逐渐向往那种淡泊、无忧无虑的生活,而且据说蕴含在《易经》中的惊人智慧能够把人变得非常聪明高深,孔孟的长篇苦口训导能使人道德高尚,老庄的逍遥洒脱能使人心灵清澈。在大学的图书馆里,偶然间发现了一本季老写的书,是临近90岁时的著作,都是一些他自己对生活的体会和思考,语言仍然是那么平淡,像是与你平等的对话。另一方面,老人非常知足,在一文中说道自己能活到这岁数很满意了,很多跟他同代的人都早已不在人世了;然而他又不满足,他很自信的说,他要活到一百零八岁。

    就在我将要读大学三年级的那年暑假,恰逢奥运会,我和几位同学“混进”了北京城,京城某参与奥运安保工作的保安公司以安保志愿者的名义将我们廉价招募来为他们工作。而令我意外的是,我能在北京大学工作,这也让我着实高兴了一番,虽然不能见到季老,因为这时还在医院里住着,但我跟大师工作的地方距离是这么的近,以至在工作之余天天在未名湖边转圈,以期能发现与季老有关的东西。知道了季老的家在离未名湖不远的朗润园,而且就在前几年,他还曾回来过一次,与老朋友一起在湖边聊天,当时是坐在轮椅上。我曾经试着找寻那些旧日的车辙,倾听大师间的对话,只能是凭空的想象。在傍晚的草坪上、松树下,经常能见到很多猫凑在一起,据说是在“开会” 。早就听说季老喜欢养猫,我想这里边应该就有季老曾经喂养过的猫,这里的猫天天跟大师接触,至少也是有学问的猫。

    在那的每一天,我都能感觉到那里环境的和谐、宁静、深邃,仿佛是季老的精神一样,你不曾发现,但它就是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你。不知道他的精神影响了多少人,也不知多少人因为他的影响而愈发上进。

这个七月,他轻轻的走了;他的走,虽然不曾轰轰烈烈,但中国无数的人为他在心中落泪。季老走了,他的心永远在跳动,仍然焕发出不朽的生机,激励后继的生命为家国、为社会而不懈奋斗!季老师去了,他的精神永驻心间,鼓舞、振奋我们的豪情,做不了圣人,不能做小人,至少能做一个大人。

    季老师老了,他的心不老!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