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的大文豪苏轼在《晁错论》中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我班就有一位这样的孩子,虽然只读五年级,但是意志坚强。
星期五一大早,天灰蒙蒙的,犹如盖了一块灰黑的幕布,又好似一个受了委屈的倔脾气的孩子,倾盆大雨从天而降,豆大的雨滴打在教室的窗玻璃上发出“噼里啪啦”的响声,天地间白茫茫一片。校门前的马路上早已被送孩子上学的私家车堵得通行不畅,同学们撑着伞在家长的护送下陆陆续续地走进校园。“嘀嘀!”企业微信提示音响起,打开一看,是张逢净妈妈发来的消息:“徐老师早上好!由于今天我们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处理。下午没办法按时去接张逢净。请他自行走路回家。谢谢!”
后面有补了一句:“他平时也是自己一个人乘地铁去图书馆借还书籍。他这方面没有问题的。”
我暗忖:这位家长心真大,敢放手,但是张逢净能行吗?我心里打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他家住悦公馆,相比班中的同学离学校比较远,而且天气预报显示今天会下一天的雨,看着窗外密集的暴雨,再看看这孩子细皮嫩肉的似文弱书生,那瘦弱的小身板好像一阵狂风就能被刮走的。那像班中韩政澔人高马大,身强体壮,像铁塔似的强风吹不倒,大雨压不垮。
还因为现在很多孩子都是被家长们宠溺庇佑的,呵护得无微不至,就像温室里的花朵一样。尤其像这样的恶劣的天气,更是小汽车接送。
最主要的原因是开学第一天我已经见识过张逢净的孱弱了。那天放学,气温高达35度,天气炎热,人坐着不动都会出汗。放学了,只有张逢净还没有被接走,于是我给她妈妈打电话联系,她妈妈说让他自己走回家。这孩子一听眼睛里就涌出了泪水,我把电话给他,他一边抽泣一边央求着妈妈要来接他,说天太热了,书包重,他走不动。他妈妈无奈地答应来接。
想到此,我估计放学后他会故伎重演。担心他一整天因为这事影响上课,暂时不告诉他。同学们上英语课了,我打开随笔本开始批阅。第一本竟然是张逢净的,他写了两篇,一篇是写他家的宠物“吉祥猫”,语言流畅生动,读来有趣。第二篇是《第一次雨中上学》,题目取得有新意,细读文章,写的是他今天冒雨独自步行上学,先写父母有事一大早就上班了,嘱咐他自己上学去,他心里极其抗拒,但是无奈父母出门了,逼迫着他背着书包踏上了上学路。其中一句话很感人:“自己步行上学其实挺有趣的,可以欣赏路边的风景,疾驶的汽车,挂着水滴的花瓣……”读着他的文字,我好像看到了他在雨中撑着伞上学路上轻盈的脚步,感受到了他恬适的心情,愉悦地享受着路上的美丽风景。我不禁内心欢喜,这篇文章是他早上在学校写的,真是践行了我的随笔作文要求——随时发现随时写随时交,“感动不如心动,心动不如行动。”更欣慰的是,这孩子眼睛里有光,心中有爱。
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很多孩子就是把身边发生的事情熟视无睹,以致写随笔觉得无从下笔。虽然实施随笔作文仅有二周,而张逢净已经写了八篇了,是男生的随笔大王,很有韧性,极有毅力,更妙的的是语言表达渐渐有技巧了,如水般从容流畅,干净洗练。
我相信,班中一个文艺小清新正在冉冉升起,我更相信,今天放学即使风雨再大,他定会迈开坚定的双脚,用脚步去丈量大地。
列宁说:“道德教育不能只灌溉美丽动听的言语和准则,还必须通过榜样的带动才能实现,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午会课,我让他面对全班同学朗读了他的随笔,并表扬了他的写随笔勤奋和独立自主的精神。全班同学都听得眼睛亮亮的,眼神里都是羡慕、敬佩、信服。
下午放学了,这时的雨似乎很懂人的心思——变小了,雨飘飘扬扬,细细的,像一根根银针,像一根根晶亮的银丝。张逢净背着书包,撑着伞,脚步坚定地向着家的方向前进,身影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耳边忽然回荡起郑智化的《水手》。生活就是不断崩溃不断自愈,在逆境在挫折中成长,不抛弃不放弃,它将散发出明亮的生命光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