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清晨笛声之行走天下
清晨笛声之行走天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7,872
  • 关注人气: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2025-03-17 15:23:22)
标签:

愚园

啸台

阮籍

胡恩燮

分类: 览金陵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愚园内,有一座“啸台”。

愚园,位于南京鸣羊街的胡家花园1号,占地面积约3.36万平方米,园林景观约2.4万平方米,愚湖面积约6000平方米。为晚清时期享誉江南的私家园墅之一。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自集庆路转至鸣羊街,向南行走,大约200米左右,便是愚园的东门。

愚园,宋时称凤台园,明初称魏国公园,为徐达西花园。清时为胡煦斋(又名胡恩燮)所得,改名“胡家花园”。是清代南京最大的私家花园之一,有“金陵狮子林”之称。19828月,“愚园”列入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录。20115月,愚园正式启动复建工作。201651日,经过五年时间的修缮,正式对外开放。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愚园内的啸台,位于愚园东南侧的高地上。

由愚园东门进入愚园,向南行走,经过秋水蒹葭之馆、课耕草堂、愚园养生池碑,沿着愚湖东岸,绕过延青阁,行走大约150米左右,便可到达“啸台”。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啸台”前,没有任何标志,只是在啸台的旁边,有着一尊胡恩燮的雕像,徐州矿务集团有限公司202310月所立,雕像下方有胡恩燮的生平介绍。

“胡恩燮(1825-1892),字煦斋,晚号愚园老人。中国煤矿工业化奠基人,晚清金陵名园缔造者。胡公年少负康济之才,忠勇体国,仁孝善雅,声闻遐迩。晚年应左文襄公力荐出任徐州利国矿务总办,秉富国裕民兴盛之志,续苏轼古彭寻炭救民之伟业,觅遗宝于山川。于1882105日创设徐州利国矿务总局,开民族工业之先河。其间募集商股、荡产经营、父子相继、殚毕心力。其西法中用、因地制宜、权自我操、体恤民生等办矿理念为后来者承继。丰功伟绩,泽被后世。”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青青绿草地,一方青石台。如今的“啸台”,其实并无“台”,有的只是一方用石块垒砌的平台。平台高出地面约四十厘米,呈方形,占地面积大约36平方米,西侧有三级步阶。登“台”望去,四周树木茂盛,花团锦簇,绿草茵茵,清新幽静。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曾经的“啸台”,为“愚园三十六景”之一,乃是用石块垒砌高出地面的平台,四周筑有石栏。吴楚《白下愚园游记》中云,“啸台高出林表,倚城市山林,内有延青阁,右有小桥通曲径,左旋即至瑞藤棺。”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清代《愚园全图》中有“啸台”的绘像。在园林中将“啸台”作为独立的景观而设,实属罕见。《愚园全图》中,啸台位于愚园的东南侧。图中可以看到,啸台的四周,围有石栏,东西两侧皆有步阶,可以登台。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有人说,愚园三十六景中,最具有怀古气质的景致便是“啸台”。登台东眺,钟山孝陵尽收眼底;凭栏西望,阮籍墓冢近在咫尺。山川依旧青绿,先贤已成抔土。

不过如此说来,应当在东西两侧都设有登台步阶,不过现在的“啸台”,仅是西侧有三级步阶。

山巅矗崇台,远峰罗满目。巍然见孝陵,濯濯无寸木。吊古生悲风,兴衰如转毂。登临发长啸,不效嗣宗哭(胡恩燮《啸台》)。

纵步上层台,远景恣凭眺。放眼天地空,一声起长啸(范志熙《啸台》)。

载酒园林日日来,秋风重九菊初胎。家庭乐事多清兴,联袂登高上啸台(胡韵蕖《啸台》)。

远岫入青冥,崇台覆白石。迥然鸾凤声,月落苏门夕(赵彦修)。

待月池西树,团风柳外翠(灌叟《啸台》)。

流水自今古,春山时有无(灌叟《啸台》)。

牧童遥指知何处,小杜风流剧可怜。我欲隔墙呼阮籍,相携同醉杏花天(吴楚)。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啸台”的修建是为了纪念“啸山五先叔”。胡恩泽(出生年不详,至1923年),字啸山,胡莹轩第五子,胡恩燮三弟。胡光国辑《愚园诗话》卷二中云,“啸山五先叔性豪迈,通音律,尝从海军统帅游。因附海轮至日本,有句云:‘壮我英雄胆,乘风万里游。大江东一曲,高唱海天秋。’”更有说法称,“啸山”乃指清人张文虎(1808年至1885年,字孟彪,又字啸山,号天目山樵,又号华谷里民。诸生,清同治间入曾国藩幕)所创立的学派,该学派嗜古博览,于名物、训诂、音韵、乐律、历算无不贯通,尤精校勘。

啸山引出啸台,未免有些牵强,不过这些只是一家之言。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所谓“啸”,是指撮口发出长而清越的声音,类似于吹口哨,《杂字解诂》中解释为“吹声”。古人在情感激越欲抒为快之时,常以一声长啸来体现其洒脱不羁的气质。东汉时期,啸声由无固定格式的“吹声”,演化为旋律优美的雅音;到了魏晋时期,啸,已经融入了名士们的生活,于山林间引吭啸歌,成为其独特风度的表现。而阮籍就是这样的“善啸高士”,成为其中出类拔萃的代表人物之一。

阮籍(210年至263年),字嗣宗,陈留尉氏(今河南尉氏)人。魏晋时期文学家、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阮藉的衣冠冢,就在愚园西墙之外的西北侧,花露北岗19号文枢中学校园内,距离“啸台”的直线距离大约为270米。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东晋戴逵撰《竹林七贤论》中云,“阮籍,性乐酒,善啸,声闻数百步。籍常箕踞啸歌,酣放自若。时苏门山中,忽有真人在焉。籍亲往寻,其人拥膝岩巅,遂登岭从之,箕坐相对。籍乃商略终古以问之,仡然不应。籍因对之长啸。有间,彼乃断然笑曰,‘可更作。’籍乃为啸,意尽,退还半岭。岭巅囗然有声,若数部鼓吹,顾赡乃向人之啸也。”

清代陈作霖撰《凤麓小志》卷二中云,“魏阮籍,字嗣宗,尉氏人。容貌瑰杰,志气宏放,傲然自得,任性不羁。博览群籍,尤好老庄。嗜酒能啸,善鼓琴。……作《咏怀诗》八十余篇。景元四年卒,年五十四,有墓在今凤皇台畔。”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苏门山(今河南辉县内)有“啸台”,相传为阮籍和孙登(209年至241年)长啸之所;河南尉氏县小东门南城墙上现今仍有阮籍舒啸之处的遗址。唐代贾岛曾作《阮籍啸台》绝句,“如闻长啸春风里,荆棘丛边访旧踪;地接苏门山近远,荒台突兀抵高峰。”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晋书》卷四十九阮籍列传中,有阮籍与孙登长啸之事的记载,籍尝于苏门山遇孙登,与商略终古,及栖神导气之术,登皆不应,籍因长啸而退。至半岭,闻有声若鸾凤之音,响乎岩谷,乃登之啸也。遂归著《大人先生传》,其略曰:世之所谓君子,惟法是修,惟礼是克。手执圭璧,足履绳墨。行欲为目前检,言欲为无穷则。少称乡党,长闻邻国。上欲图三公,下不失九州牧。独不见群虱之处裈中,逃乎深缝,匿乎坏絮,自以为吉宅也。行不敢离缝际,动不敢出裈裆,自以为得绳墨也。然炎丘火流,焦邑灭都,群虱处于裈中而不能出也。君子之处域内,何异夫虱之处裈中乎!此亦籍之胸怀本趣也。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阮籍以“箕踞”之势,“酣放自若”长啸,是心中有不平事的声音外化,是追求自由通脱的尽情宣泄,“箕踞啸歌”,“携酌长啸”,“声与琴谐”,都是魏晋名士那淡泊名利的精神气质,旷达优雅的风姿仪态的体现。

关于阮籍之啸,苏轼有《阮籍啸台》诗,其中云,“阮生古狂达,遁世默无言。犹余胸中气,长啸独轩轩。高情遗万物,不与世俗论。登临偶自写,激越荡乾坤。醒为啸所发,饮为醉所昏。谁能与之较,乱世足自存。”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阮籍的诗歌中也时常写到“啸”。

阮籍的《咏怀诗》之三中云,“清风肃肃,修夜漫漫。啸歌伤怀,独寐寤言。临觞拊膺,对食忘餐。世无萱草,令我哀叹。鸣鸟求友,谷风刺愆。重华登庸,帝命凯元。鲍子倾盖,仲父佐桓。回滨嗟虞,敢不希颜。志存明规,匪慕弹冠。我心伊何,其方若兰。《咏怀诗》之四中云,阳精炎赫,卉木萧森。谷风扇暑,密云重阴。激电震光,迅雷遗音。零雨降集,飘溢北林。泛泛轻舟,载浮载沉。感往悼来,怀古伤今。生年有命,时过虑深。何用写思,啸歌长吟。谁能秉志,如玉如金。处哀不伤,在乐不淫。恭承明训,以慰我心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之所以在愚园中修建啸台,或许,胡恩燮也是一位内心中有着“长啸”意念的勇士。

《清史稿》卷四百九十三列传二百八十中记载,“胡恩燮,字煦斋,江宁人。与继庚谋内应,出入贼中者三十六次。破衣草履,溷迹如丐。往往伏壕内,或潜立桥下坚冰中,屡濒于危。母险贼中,以奇计脱之。后以功叙知府。”

清代《金陵通传》卷四十四中记载,“胡恩燮,字煦斋,江宁人。咸丰三年,粤贼据金陵,与张继庚等谋内应,微服入贼中,屡濒于危,卒不克。母陷贼中,以奇计脱之,世所传雪窖寻亲图是也,嗣以军功保至知府。乱定归里,筑园奉亲,鼓琴命酌,极天伦之乐。母卒,衰毁得风痹疾,未几卒。著有《愚园草》、《患难一家言》,后入祀忠义孝弟祠。”

胡恩燮,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清代咸丰3年(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胡恩燮与张继庚等密谋为清军内应,事情泄露未成。胡恩燮为清军出入刀锋,屡建奇功,后被清政府论功擢为候补知府(事实上并未补过实缺)。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纵步上层台,远景恣凭眺。放眼天地空,一声起长啸,看似普通的一方青石平台,当登临其上,环顾四周,绿荫之下,静谧之中,不由自主地便会昂首长啸……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园林撷英:愚园之啸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