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2023-08-11 10:28:16)
标签:

杂谈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南京南郊安德门外的乌龟山南麓,在一片青松翠柏的掩映下,一位浡泥国麻那惹加那乃国王长眠于此,这是南京地区唯一的外国国王的陵墓。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浡泥国王墓”,位于安德门附近的软件大道北侧的“浡泥国王纪念园”内。

从软件大道与安德门大街交汇处,沿软件大道向西行走大约500米左右,便是“浡泥国王纪念园”的南门,而园区的东门则在纪念园东侧的天隆寺路往北约200米处。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纪念园南门的一块巨石上镌刻有“浡泥国王纪念园”几个大字,大门旁及园区内都有着关于纪念园的介绍,其内容为,“浡泥国王墓座落在南京市雨花台区。浡泥国即今日之文莱苏丹国,地处加里曼丹岛北部,系有千年以上历史之文明古国。明永乐六年(1408年)八月,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亲访问中国,染重疾而卒,终年28岁。依浡泥国王生前‘体魄托葬中华’之遗嘱,以王礼葬于南京安德门外石子岗。浡泥国王墓在1958512日被重新发现,存神道碑一通,石武将二、石虎二、石羊二、石翁仲二、石马二、石望柱底座二,石刻6对,规制完整。19823月,浡泥国王墓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提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浡泥国王墓规划面积17公顷,景区分为文物保护区、文物展览区、休闲活动区、入口区以及文莱风情园区。目前,占地8公顷的一期工程文物保护区已建成开放,修复了神道、牌坊、碑亭、墓冢、祭台等景点,并新建了陈列接待室和入口广场等。二期将重点建设文物展览区、文莱风情园区和相关配套设施。建成后的景区,将成为中国和文莱友好交流的重要场所,成为集文物保护与展文莱文化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在入口广场的一侧,竖立着“全国重点文物单位”石碑及“浡泥国王纪念园导游图”。“浡泥国王墓”19823月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01625日,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浡泥国王墓,位于“浡泥国王纪念园”的东侧,如果要从牌坊处沿墓道前往墓冢,其实还是应当从园区的东门进入,只是现在的东门已经关闭了。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从园区南门入口广场,沿着山道,行至园区东门处。

东门的进门不远处,右侧也竖立有“全国重点文物单位”的石碑,石碑的背面镌刻有文字,其内容为,“明永乐六年(1408年)8月,浡泥国(现文莱国)国王麻惹加那率亲属、近臣150余人,来中国友好访问,受永乐皇帝盛情款待。后浡泥国王忽染急症,于10月间病故于南京会同馆,终年28岁,明成祖朱棣极为悲伤,为之‘辍朝三日’,追谥‘恭顺’,并遵国王‘体魄托葬中华’之遗嘱,葬于南京中华门外乌龟山。”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拾级而上,矗立在路口的石牌坊,上面写有“古浡泥国王墓”的字样,为孙晓云题写。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沿着水泥铺就的步道,向前走去,道路的一侧便是碑亭。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碑亭正面悬挂着题有“碑亭”二字的匾额,碑亭内的墙壁上,左侧是“文莱风情园规划图”,右侧是“中国和文莱古代海上交通图”。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碑亭正中,放置着1958年文物普查时在发现的神道碑断碑,石碑正面镌刻的是《浡泥国恭顺王墓碑》碑文,碑文漫漶泐损,字迹模糊。

神道碑,碑额已缺,碑身风化严重,碑座下的龟趺龟首已经损毁,现有龟首为仿西宁侯宋晟神道碑龟趺样式翻模复制而成。碑通高4.00米,宽1.09米,厚0.30米。龟趺高出地面1.10米,宽1.29米,残长2.50米。碑文系阴刻楷书,字径约4厘米左右。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碑亭后侧的墙壁上,刻有《浡泥国恭顺王墓碑》碑文,由明代文学家胡广(1370年至1418年)撰文。碑文为孙晓云书写。

《浡泥国恭顺王墓碑》碑文如下:

永乐六年秋八月乙未,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来朝,率其妻子弟妹亲戚陪臣凡百五十余人,至阙下上表贡方物。上御奉天殿受其献。退,即奉天门召与语,象通其言曰:僻壤臣妾,诞被圣化,思睹清光,靡知忌畏,辄敢尘渎。又曰:天以覆我,地以载我,天子以乂宁我。我长我幼,处有安居,食有和味,衣有宜服,利用备器,以资其生。强不敢凌弱,众不敢欺寡,非天子孰使之然也。天子功德暨于我者,同乎天地。然天地仰而见,跼而履,惟天子邈而难见。是故诚有所不通,僻陋臣妾不惮险远,浮诣阙下,以达其诚。上曰:嘻,惟天惟皇考付予以天下,子养民。天与皇考视民同仁。予其承天与皇考付畀之重,惟恐弗堪,弗若汝言。则又顿首曰:自天子改元之初载,臣国屡丰和,山川之蕴珍宝者霅然而呈,草木之不华者藿然而实,异禽跄鸣而走,兽率舞也。臣国之老曰:中国圣人德教流溢于兹。臣土虽远京师,然为天子氓,故矜奋而来觐。上嘉其诚,优待礼隆,锡予甚厚。初赐宴于华盖殿,既连宴于奉天门,每宴则命公夫人宴其妻子,内馆罢宴,敕大官厚具献食,日命大臣一人待于所舍。中贵人专接伴,盛其班张,丰其禀饩。入朝班,次上公,宠屋至矣。

逾月,王忽感疾,上命医赐善药调治,遣中贵人劳问,旦暮相继。日命大臣视王疾差剧,闻小瘳,喜见颜色。王疾笃,语其妻以下曰:我疾,贻天子忧念,脱有大故,命也。我僻处荒徼,幸入朝睹天子声光,即死无憾。死又体魄托葬中华,不为夷鬼。所憾者受天子深恩,生不能报,死诚有负。指其子曰:我即不起,其以儿入拜谢天子,誓世世毋忘天子恩。若等克如我志,瞑目无憾矣。十月乙亥朔,王卒,得年二十有八。上甚悼之。辍正朝三日。敕有司治丧,具厚恤典,赐谥曰恭顺,遣使谕祭。又遣使抚慰其妻子。王之妻拜使者曰:乃下臣祚薄,弗克负荷天子深恩,不能终事且没。有遗命以世世毋忘天子恩,克守其言,则死犹不死矣。王之妻之言亦可谓贤也已。是月庚寅,以礼葬王于安德门外之石子冈,敕为文志其圹。

王父曰麻那惹沙那旺沙,母曰刺失八的,妻曰他系邪,子一人曰遐旺,甫四岁。女二人。以遐旺袭王爵,赐以冠服、玉带、仪仗、鞍马、服物、器皿及金银、锦绮、钱币甚厚。赐王妻以命服、珠冠、白金、锦绮、钱币诸物,其余赐各有差。官王之弟施里难那那惹、施里微喏那、沙那那万喏邪三人,俾辅遐旺。诏有司立祠于王墓,置守坟者三户。敕建碑祠下,命臣广制刻文。

臣广仰惟皇上绥宁宇内,茂扬天德,溥博周遍,凡日月照临之地,皆心悦诚归,惟恐或后。奉琛秉贽之国辍集于庭,岁以万数。浡泥王去中国累数万里,一旦举妻孥弟妹亲戚陪臣浮钜海来朝,不以为难,叩陛陈辞,忠诚溢发其心,坚确有如金石。至其临终之言,尤惓惓嘱其下,以不忘天子恩,圣德渐渍感动于人心。其深如此,于乎盛哉!惟王贤达聪明,忠顺之节,始终一致,宜其身被宠荣,泽延后嗣。用纪其实,声为铭诗,昭示无极,以彰王之所以受恩深厚者,由其诚也。铭曰:

大明御天,臣妾万方,孰不来享,孰不来王。倚欤浡泥,邈处炎徼,感化来归,风腾云趭。曰妇曰子,弟妹陪臣,秩秩稽颡,趋拤甡甡。跽曰天子,作我父母,我生我乐,天子之祜。戴天覆地,畴此幪帡。翘首大明,遹来献诚。天子曰吁,予统宇内,绥尔于宁,惟德罔逮。王拜稽首,万岁欢呼。服德怀仁,春育海濡。国有山川,匿其宝物。灵发其诚,仁爱而出。荏苒草木,惟叶蓁蓁。煌煌者华,有实其蕡。异禽和音,鸣拂其羽,走兽虞虞,亦跄以舞。国黄耇曰,圣化所渐。臣国虽逿,臣心仰瞻。天子嘉悦,待以异礼。宴劳锡赍,有厚而旨。云胡期月,疾忽及之,奄然而丧,复悼而悲。临终之言,谓其遘痻,死有弗忘,天子深恩。于乎贤王,卓特超逸。西南诸蕃,靡堪王匹。生者诚款、没有谥铭,爵于王胤,世世其承。有坟如堂,有祠翼翼,以妥王灵,其永无。王虽不归,王闻孔彰,天子恩隆,万世有光。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从碑亭处继续沿着步道向西前行,行至大约150米左右,步道的北侧便是神道。

浡泥国王墓,坐北朝南,前临池塘,遥对牛首山双阙,东、西、北三面环山,实为风水宝地。因历史变迁和六十多年的修葺,浡泥国王墓神道呈弧形,自东向西依次是:古浡泥国王墓牌坊、碑亭(亭内置浡泥国恭顺王墓碑)。转向自南向北,两两相对的神道石刻,依次是:石望柱座、石马、石控马官、石羊、石虎、石武将、石柱础等。拾级而上为古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之墓墓碑和墓冢,规制完整,保护完好。墓园环境幽静,林木苍翠,雪松、丁香、紫薇等数十个品种的上千株树木环抱着陵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神道两旁的石刻,其中:武将一对,均头戴兜鍪,身披甲胄,双手按剑而立,西侧武将,面残无须,较为年少,右足有残,东侧武将,面有八字胡,较为年长;石虎一对,均作蹲踞状,目视前方,身上雕刻虎皮斑纹;石羊一对,均作跪卧式,昂首,双角盘曲,东侧石羊完整无损,西边石羊头部残缺;石控马官一对,均身着朝服,头戴朝冠,双手悬鞭侍立于石马旁,东侧年长者蓄须,西侧年少者无须;石马一对,均作伫立待使状,配戴缨络,腿腹以下没有镂空,上面饰卷云纹,四肢仅以浮雕手法表现;石望柱二,仅存柱础,下部为正方形,上部呈八边形,中凿圆形榫眼。

神道两旁的石刻,其中:石柱础(疑为享殿柱础),外方内圆,边长0.70米,内圆直径0.46米;石武将,高1.60米,宽0.85米,厚0.56米;石虎,高1.40米,长1.60米,宽0.50米;石羊,高0.91米,长1.60米,宽0.53米;石控马官,高1.60米,宽0.73米,厚0.43米;石马,高1.35米,长2.50米,宽0.50米;石望柱座(石望柱已毁仅存柱础),外呈八边形内圆,边长0.20米,内圆直径0.25米。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神道两侧的石刻,题材、造型或雕琢技巧,均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总体倾向于写实,风格简朴,线条圆润,栩栩如生。其中石武将的脸部,均为深目、高鼻、厚唇,有须者均为字翘起,其胸部系领结,虽身着中国武士铠甲,但脸部却有外国使者的形象。据推测,在雕刻石像生时,充分尊重了当时南洋人的形象特征。同时,在马鞍上还刻着印度尼西亚式的图案,花纹清晰可见。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神道的尽头,便是浡泥国王的墓冢,底径10米,高3.20米,墓冢前有墓碑,上面有古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之墓字样,周围苍松翠竹环绕,宁静肃穆。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浡泥国王纪念园”的西北侧,分别建有“浡泥国王历史陈列馆”和“中国-文莱友谊馆”。沿着墓冢旁的小径,行走百米左右,即可抵达。

“浡泥国王历史陈列馆”和“中国-文莱友谊馆”采用了仿文莱国水村,融中国民居建筑风格。“浡泥国王历史陈列馆”于2019年落成,陈列馆面积为305平方米,主要展示古代中国与古浡泥国友好交往、浡泥国王率团千里迢迢访问大明的历史背景、活动概况、客逝南京、托葬中华的后世影响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价值等内容。包含海交溯源,史迹犹存不远万里,友好访问明代规制,托葬中华浡泥王墓,友谊见证等展览单元。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中国-文莱友谊馆”于200646日正式开馆,友谊馆面积110平方米,通过陈列的实物和展示的图片,介绍了中国与文莱国的历史交往,绚丽多彩的文莱风情,郑和下西洋的历史以及源远流长的两国友谊,和睦相处友好邻邦的往来等。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浡泥国王历史陈列馆”和“中国-文莱友谊馆”,四周树木葱郁,草地青青。友谊馆前还有一汪池塘,湖水清澈,景色宁静。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浡泥国王纪念园”自1958年浡泥国王墓被发现至今,多年来经过了多次扩建和整修,2002年至2003年,迁移部分民居,修建道路,铺设环山小径及建造“中国-文莱友谊馆”;2017年至2019年,再次整修墓园环境,种植树木,绿化美化环境,维修展馆,新辟林间步道。如今,园内草木苍翠、环境幽静,古韵悠长。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浡泥国,亚洲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一带的古国,位于东南亚婆罗洲西岸,是现在文莱国的前身。中国的历史典籍中又将其称之为佛泥、渤泥、勃泥、孛泥、婆利、婆黎、婆弥烂、文莱等。

现在的文莱国,全称“文莱达鲁萨兰国(NegaraBruneiDarussalam)”,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北部,北临南中国海,东南西三面与马来西亚的沙捞越州接壤,并被其分隔为东西两部分。海岸线长约162公里,有33个岛屿,总面积为5765平方公里,沿海为平原,内地多山地原始森林,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多雨。人口约42.26万,其中马来人占65.7%,华人占10.3%,其他种族占24%。首都为斯里巴加湾市(BandarSeriBegawan),全国分为四个行政区域,即:文莱-摩拉区、马来奕区、都东区和淡布隆区。

十四世纪中叶,伊斯兰教传入后,建立起苏丹国。十五、十六世纪达到鼎盛时期,曾远征加里曼丹岛东海岸,爪哇岛,马六甲和吕宋岛。十七世纪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和英国相继入侵,国势衰微,国土屡次被分割。1888年,沦为英国保护国,1941年二战期间被日本占领,1946年英国恢复对文莱控制。198411日,宣布完全独立。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根据史籍记载,古浡泥国统十四洲,为千年以上历史的文明古国。浡泥国人素以恶杀喜施著称于世,人多念佛,素食,中国与文莱的交往历史悠久。据《汉书》、《梁书》、《隋书》、《旧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等记载,自西汉开始,两国便开始了商品交换。汉代商贾由广州经海路出发到达都元国(今文莱),开始以商品交换为形式的交往;至梁代交往日渐频繁,南朝商人前往婆利进行商贸交易,梁代天监16年(517年),婆利王(浡泥国时称)又遗使携琉璃器、杂香药等数十种特产访中国;隋朝大业12年(616年),婆利国又派员访中国;唐宋元时,往来更加密切,贞观4年(630年),婆利等三国使节联合出使大唐,北宋太平兴国2年(977年),宋代商人到达浡泥国,元丰4年(1081年),浡泥国遣使来大宋。

明代是中国与文莱两国交往的鼎盛时期,洪武3年(1370年)至嘉靖9年(1530年)期间曾十三次互派使节来往。洪武3年(1370年),监察御史张敬之和福建省都事沈秩出使浡泥国;洪武4年(1371年),国王马哈谟沙遣使亦思麻访问明朝;洪武27年(1394年),浡泥国王遣使访问;郑和船队自永乐3年(1405年)开始,历时三十载七下西洋,其中第二、五次到达浡泥国。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长眠于此的浡泥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国王,1403年,23岁时继承了王位。

明代永乐3年(1405年),明成祖遣使访问浡泥,同年11月,麻那惹加那乃国王便遣使臣生阿烈伯成奉表赴南京献方物。永乐6年(1408年)8月,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亲率王妃及子女、弟妹、陪臣等150余人乘坐海船,千里迢迢地来到中国,受到了明成祖朱棣的盛情款待。浡泥国王在南京游览月余,九月不幸染疾,明成祖命御医善药调理,派人探病,旦暮相径十月乙亥朔,王卒,终年28。弥留之际,国王语其妻以下曰:我僻处荒徼,幸入朝睹天子声光,即死无憾。死又体魄托葬中华,不为夷鬼。明成祖异常悲痛,为之辍朝三日,追谥恭顺。明成祖以麻那惹加那乃之子遐旺袭浡泥国王位。依中国之礼仪,遵国王生前之遗愿,以中国王礼葬之于南郊安德门外石子岗,并为陵墓建词立碑,命入籍的南洋人为其守墓,每年春秋季节由专人祭扫。

此后,明代永乐8年(1410年),浡泥国王遣其叔等180余人访问明朝;永乐10年(1412年)9月,遐旺和母亲妻子等访问明朝,祭扫父墓;永乐13年(1415年),浡泥国王遐旺遣使29人访问中国;永乐15年(1417年),郑和船队第五次下西洋,访问浡泥,同年10月,浡泥国王叔麻木等人访问明朝;永乐19年(1421年),浡泥国王叔祖须麻亿等92人访问明朝;洪熙元年(1425年),浡泥国王遐旺遣叔沙那万喏耶、头目望阿烈等访问明朝;嘉靖9年(1530年)年,浡泥国王遣使访问明朝。

《明史》卷三百二十五(列传第二百十三)“浡泥”中记载,“……永乐三年冬,其王麻那惹加那遣使入贡,乃遣官封为国王,赐印诰、敕符、勘合、锦绮、彩币。王大悦,率妃及弟妹子女陪臣泛海来朝。次福建,守臣以闻。遣中官往宴赉,所过州县皆宴。六年八月,入都朝见,帝奖劳之。……帝慰劳再三,命王妃所进中宫笺及方物,陈之文华殿。王诣殿进献毕,自王及妃以下悉赐冠带、袭衣。帝乃飨王于奉天门,妃以下飨于他所,礼讫送归会同馆。礼官请王见亲王仪,帝令准公侯礼。寻赐王仪仗、交椅、银器、伞扇、销金鞍马、金织文绮、纱罗、绫绢衣十袭,余赐赉有差。十月,王卒于馆。帝哀悼,辍朝三日,遣官致祭,赙以缯帛。东宫亲王皆遣祭,有司具棺槨、明器,葬之安德门外石子冈,树碑神道。又建祠墓侧,有司春秋祀以少牢,谥曰恭顺。赐敕慰其子遐旺,命袭封国王。”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明代王在晋撰《历代山陵考》中记载,“浡泥国王墓,石子冈,王本朝所封,永乐中来朝,卒,葬此。”

明代《正德江宁县志》卷五中记载,“浡泥国王墓,在县南石子冈。王永乐中来朝,卒于金陵,赐葬于此,时祭著于太常祀典。”

清代顾炎武撰《建康古今记》中记载,“浡泥国墓,在石子冈。《实录》:永乐六年八月,浡泥国王麻那惹加那乃来朝。十月乙亥,以疾卒于会同馆。上辍朝三日,遣官祭赙,命工部具棺椁明器,葬于安德门外,树碑神道,求西南夷之隶籍中国者守之,立祠于墓,命有司春秋用少牢祭之。”

清代《同治上江两县志》卷三中记载,“浡泥国王墓,永乐中来朝,卒,赐葬于此,俗呼回回坟。”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浡泥国王安葬南京后,其墓历经了六百多年的历史风云,几度兴废,曾在历史中一度湮没。从清末到民国,墓址在何处几乎已经无人知晓。在文献记载中,浡泥国王墓的地点不详,只记载葬之安德门外石子冈一带。民国时期曾寻找浡泥国王墓,在雨花台南郊一带多方搜寻,因范围太大最终无果。

朱偰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编撰的《金陵古迹名胜影集》中第103张照片,标题为天隆寺东南失名之古墓,文字介绍为:墓在中华门外天隆寺东南半里许,碑已毁,有石马、石羊(石虎已亡),武将各一对,或许就是现在的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1958512日,文物普查人员来到安德门外东向花村,经村民们指点,在乌龟山南麓,发现横卧荒草乱石中的一群石刻、龟趺及残碑,其雕刻艺术风格与明初功臣墓的相似,判断为明墓。后来又发现在土中的断碑,碑身宽1.09米,厚0.30米,残长1.09米,碑文中依稀可辨永乐六年八月乙未浡泥国王去中国葬王于安德门外之石子岗等字样,经普查人员查阅《皇明文衡》中明代胡广撰写的《浡泥国恭顺王墓碑碑文》,其内容完全一致,始知这座墓是十五世纪加里曼丹岛上浡泥国(即今文莱苏丹国)国王麻那惹加那乃的墓葬。

当时的发现报告中记载,“麻那惹加那乃墓距南京安德门石子冈很近(约二里许),现属南京雨花台区铁北乡铁心桥农业社,位该乡东向花村西北的乌龟山下。墓前的遗物有神道石碑一座、石马一对、石人(双手握马鞭)、石羊一对、石虎一对、石武将一对。神道石碑在石马的右侧(东南),相距约廿五公尺,碑下有龟座,龟座长二点七公尺,宽一点四公尺,高一点一二公尺……

当时的新闻报道(19586月)中称,“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最近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发现了明代浡泥国王墓。明代所称浡泥国,就是现在的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这座墓在南京市南郊。东西相对,由南而北有石马、石文臣、石羊、石虎、石武将各一对,都基本上完整。离石兽约五十步,有神道碑龟趺。碑身宽一点零九公尺,厚零点三零公尺,残长一点零九公尺。碑文中,‘浡泥王去中国’等字样还清晰可读……。目前南京市文物保管委员会正在采取保护措施,委托当地农业社加意保护。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浡泥国王墓自1958年发现后,经过专家学者艰苦细致的调查和考证,将这具有中外交往史料价值的文物从历史的尘埃中抢救出来,当地政府已将浡泥国王墓列为文物保护单位,并将墓前神道石刻等建筑修复扶正,新建了水泥路直通墓地,在墓地四周每年增植林木,完成了对迁碑亭、牌坊、墓冢、神道等文物古迹的保护性修复。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浡泥国王墓的神道碑龟趺,可以明显地看出龟颈部有一道细细的接合痕迹,这是在修复时人工接合的。但这道接合痕却带来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

相传,浡泥国王来中国时,在南海遇到一只受伤的大海龟,国王宅心仁厚,命随行的国医为海龟治疗,治好后将其放生,没想到这只海龟竟然愿意随国王前往中国。国王苦苦相劝,称中国炎热缺水,不适合海龟生存,没办法,大海龟只好同意留在南海。浡泥国王逝世后,埋葬在南京,那只海龟依然想来抱恩,神仙看其心诚,于是同意其魂魄附在石刻上,驮碑守护在浡泥国王墓前。一年中,南京大旱,几个月没下雨,海龟饥渴难耐,又看到百姓疾苦,于是四处找水。百姓见这个石龟居然会移动,感觉有些神异,于是跟在石龟后面,几经跋涉,果然找到了一眼清泉,百姓们都获救了。然而,由于神龟擅离职守,天神动怒,一道闪电劈断了石龟头颈。此后数百年,无颈石龟依然忠实地守护着浡泥国王墓。直到1958年,当地的乡亲才找到了当年被劈断的石龟头部,并用特殊材料使龟身和头部粘合成功,正因为如此,游人在今天还能看到接合的痕迹。只是这仅仅是一个传说中故事……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19958月,浡泥国王墓的神道碑在南京复制成功。复制碑采用复合材料制成,其质感与外貌均酷似原碑,从南京运抵文莱首都斯里巴加湾市后,被陈列于文莱国家历史博物馆内。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在文莱的首都斯里巴加湾市,有一条王总兵路,据说,这是郑和第二次下西洋时,王景弘曾经到达过的地方。这条路是当地政府为纪念王景弘对文莱的贡献而命名的,这也佐证了郑和船队到过文莱。王景弘协助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先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六十多个地区。在郑和去世之后,王景弘第八次以正使太监身份独自统率船队出使南洋诸国,八下西洋往返航程总计约十六万海里,在当时世界各国的朝廷官员中,王景弘是经历过海上最远航程的人。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青山绿水,景色秀丽。青松翠柏中,浡泥国麻那惹加那乃国王长眠于此。

【清代】王友亮《浡泥国王墓》

迢递经重译,苍茫赋大招。归魂仍海澨,托体此山椒。

秘器东园给,崇祠上国邀。行人频伫望,宰木已成乔。

【清代】陈作霖《浡泥墓》

南洋岛夷长,冠带慕华风。朝天不复返,谁识郑和功。

浡泥国王墓,有位作家曾描写道,“这座异国国王的墓,掩在一片浓密的林荫间。阳光穿过枝叶的隙缝,投射在高高隆起的坟冢上,恰似坟冢自身发射着一道道光芒!坟前墓道两侧排列着石雕的人和马。虽站立了五百余年,人却不见倦色,马却不见疲惫。这是友谊和信誉凝出的永恒吧?

寻找郑和:浡泥国王墓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