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的合作集资建房,温州的模式与其说是“集资建房”,还不如说成是“团购”,甚至是有“住宅信托”或者没有预售许可的“提前预售”的模式。
这句话我还是比较认同的,毕竟人家温州合作建房的人已经“有地”才能“大展宏图”,
而杭州的合作建房应该算是一个设想,一个计划,有这样一块适合大家合作建房的地块,来圆大家自己做“开发商”的设想吧。还有一点,自己合作建房有个好处,就是自己建房的话,不会出现偷工减料、面积缩水的现象把,自己建房应该算是“用心呵护”吧
.
另外深圳一个由81位合伙人组成的个人合作建房组织,日前通过竞拍购得两栋宿舍楼,共84套住房,成交价602万元,在竞争中显示出集体合作的优势。这种形式的合作建房,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吧。
合作建房不是不好,而是我认为不可预见的问题很多,从开始拿地开始到后期的房子交付使用都有很多的问题:拿地时,因为我们弱小,开发商会不会欺负我们,把地价压高;当地块拿到时,价格问题,楼层问题,面积问题,付款问题等等很现实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崩出来,让我们这群人“应接不暇”,如果我们这群人很团结,那么这些问题可以应该得到合理的解决,那当交付的时候,要不要请物业管理,物业管理费多少等交付入伙后的情况,也会涉及,所以要合作建房就要考虑方方面面,更要和开发商、政府、媒体都要打好关系,合作建房在这个阶段应该算个案,普遍的做法是让开发商去建房子,能让消费者知道的,就全部公开,如果你是品牌开发商,我们消费者认同你,你可以比别的楼盘均价高几百,如果你是不知名的开发商,我们不知道你是谁,你就要比别的楼盘均价低它几百元,不然消费者不会认同你。而我们本身就是消费者,去抢别人的生意,一次两次是在所难免的,如果成为一种趋势那就有问题了,就像我们小时候,爸爸妈妈作蛋糕给我吃一样,每年吃1-2次,我还是喜欢吃的,如果让我每个月吃1次,我就没什么想法了,因为爸爸妈妈作的再好吃,也没有蛋糕师傅做的好吃,那种味道,是爸爸妈妈不可能做出来的,因为师傅就是师傅,是这方面的“专家”,爸爸妈妈怎么能和专家比,“专家”知道什么样子的蛋糕最受消费者喜欢的。
所以建房子也是一样的,开发商就是专家,他们知道什么样的房子适合消费者,如果不知道,那我们要开发商干什么,我们还不如自己找一块地,按自己的想法建造吧!!
这些都是我自己的想法,没有针对什么人,只是我感觉合作建房的道路是很曲折的,是不平坦的,我内心还是希望杭州的合作建房能成功地,这样又这次经历,我们后来人可以借鉴更多的东西,或许若干年以后,合作建房才是那时候的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