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莫言清风 |
——2011年上半年GDP-9.6%;
——6月CPI-6.4%创三年来的新高;
——中国车市上半年同比增长3.35%;
——7月12日贵阳摇号购车;
……
我们面临的内外部经济环境的极其复杂性,决定了我们在纠结和忐忑中渡过上半年。一切一切都在彰显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特征,从危机时代的刺激鼓励到后危机时代限制加息的快速转变,让汽车行业不可回避的走向了转型……不管向上还是向下,我们必需做出抉择,抉择一定有挑战和争议!
一、消费转型-从鼓励购买到限制购买
复杂的经济环境和严酷的用车环境,都不支持汽车市场如2009--2010年狂飙。首先,通膨和加息提高了汽车行业的经营成本,尤其加剧了经销商的经营难度,更大的挑战是影响了居民消费信心指数,在通膨和加息的大周期之下不会有汽车牛市出现;其次,大中城市的交通拥堵和能源消费拷问汽车消费能力,我们当前的城市配套体系究竟可以承受多少汽车消费呢?当前关于汽车消费不是供需之间的矛盾,是消费能力和支持消费之间的矛盾。我们的城市化究竟可以多大程度的容忍汽车消费呢?两个因素都刚性制约问题!所以,我们的汽车消费不得不选择转型-从鼓励到限制。
2011年上半年车市同比增长3.35%,在多项汽车刺激政策退出和汽车使用成本攀升的情况下,中国车市的消费牛头终于选择了“低下”--可是在政策转折期的上半年承受多少之重才算牛呢?上半年中国车市没有全面多细分市场的进入负增长时代,已经是牛气的不得了!是我们把两年前的非正常增长当作基准来衡量今天的车市,当前中国车市依然在高位运行,当前交通车满为患非常糟糕,中国车市根本不需要鼓励,需要引导和有条件的限制!
或许我们还没有适应一夜之间的巨变,上半年车市从高速快增长向低速慢增长转变,我们是惯性的感觉不适应。可是,2009-2010年政策鼓励下的车市才是非理性,2011年刺激政策退出的车市正在慢慢恢复理性,金融危机前后这个特殊的状况和极大反差需要我们适应,当前如果没有强劲的刺激政策,就不会有今天严厉的限制制度,按市场规律办事更健康些。即将进入有车一族的消费群体要面临更高的限制门槛,已经是有车一族的消费者必需接受高使用成本的现实-这就是限制时代。
二、政策转型-鼓励产业做强兼并和支持自主发展
汽车消费从鼓励购买到限制购买快速转变,汽车振兴规划中鼓励产业做强和自主发展不变,只是在具体的执行过过程中有些事与愿违。首先,在产业做强的过程中更多强调了汽车核心技术的掌握问题,忽略了在核心技术掌握过程中的阶段里程碑事件。比如当前应把质量提升和技术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谈技术做强之前要先把质量做优放在第一位;其次,鼓励自主偷换成支持合资伪自主发展。如果没有合资伪自主的第二阶段,可能市场换技术是“0”收获,现在这样的支持政策即使面临指责,或许还可以拿到别人50%的落后技术。
从鼓励行业做大到鼓励行业做强,是汽车行业面临的更紧迫的课题,也必将是未来 50年内要长期贯彻的鲜明主题,我们可以发觉到一汽徐建一和二汽朱福寿对自主的空前重视,这是一个必然的结果!整个行业都需要从关注销量向关注技术和质量上转移,并且把相关部门自主技术创新的指标真正落实到汽车企业负责人自己的头上,形成具体量化指标并且严格考核自主和技术这一硬指标,而不是单一的利润指标。在汽车行业做强的过程中一定是产业加速整合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行业技术标准将加速企业的兼并重组。
汽车行业正在高位调整的过程中加速转型,在行业做强的过程中更是一次优胜劣汰的整合过程。
2011年1-6月主力合资品牌的销售情况
即使在同一个市场环境,也注定是不一样的结果,何况在日本地震海啸影响下!日系车企业满目疮痍的病态曝露的非常明显,在合资车企格局转型的过程中,德美快进、韩系跟随、日系溃败成为阶段特征,在可以预见的三年内通用和大众在中国可能成为领先的两极,市场的集中程度可能会越来越高。地震只是让日系车企的不足深刻显现,固执的日系车企即使加速转变也需要5年才可复苏。
2011年1-6月主力自主品牌的销售情况
自主品牌上半年的整体增速严重落后合资品牌,这是一个残酷的无法回避的事实,我们找不到自主当前可以领先和弯道超车的理由,在技术、在产品、在质量、在营销、在服务找到一块优于合资的长板,自主退守是必然趋势。另外一点也值得关注,自主品牌内部分化正在加剧,优秀的合资企业在残酷的竞争中依然操持着前进的希望。
市场的竞争结构正在转型,合资阵营的分化和自主阵营的分化同样明显,合资伪自主的中间地带会加剧部分自主品牌的生存难度。在市场竞争结构的转型中,看到了自主加速整合的步伐,有些品牌可能会在之后的日子中消失……市场竞争不可回避的规律就是优胜劣汰!
四、市场转型-西部和四五成未来趋势
汽车限制消费阶段内的大中城市,汽车换购和消费升级成主体趋势,这对当前自主品牌的产品结构是一次挑战,如果在可以预期的阶段自主没有中级和中高级主力车型,自主在限制的大城市中面临退出的风险和考验,对于自主的渠道体系也是一次潜移默化的考验。大中城市在必须关注汽车的换购和消费的升级,两点必须指导汽车企业以后的营销工作。
在汽车限制阶段的另外一个方面是西部市场和四五线市场成为新的消费亮点,向西部转移和更深入的基层市场转移,将成为汽车市场消费的另一特点,在这个市场消费主力转型的背后是经销商渠道体系整合的一次过程。市场的转移是自主一次体系和硬实力的综合考量!
中国汽车是典型的年轻行业,在成长的过程中面临多次转型,现在不是第一次也不是最后一次!做为汽车从业者,要参与并主导每一次转型和变革。如果站在行业大转型和大变革的角度,我们就不会被当前车市一时的调整所影响了……
(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3e4943e70102dqh9.html) - 问渠(9)抽丝剥茧把四五线营销简单化_莫言清风_新浪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