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忆杨绛和钱钟书

标签:
莫言清风 |
分类: 我爱润泽 |
不知怎得,午夜忆起杨绛和钱钟书.
先从杨绛先生的豁达小诗开始: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都不屑.我热爱大自然,其次就是生命和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不是文学中人,忆起两位大家,难道是到了寻求豁达的年龄?为找到一丝心灵的救赎和安慰?还是不知,为何忆起.品品上面那几句豁达的小诗,可以得到一份恬静,给自己一份心灵的慰藉.也可以觅到人为何活着的精妙回答.
再想10多年前捧着<堂吉诃德>看,字里行间读到的是杨绛先生的幽默和智慧,一种与钱钟书极其相似的睿智.那时受了两位先生的影响,也想得到一份才子才女的佳缘......
深夜又复看杨绛先生的<我们仨>."等待是很烦心的,可是,说不等,却是急切的等…什么都胡思乱想".这几句直白的话直触人的心底,简单的让你无法回避.一对80多岁老人的相濡以沫让你由衷的敬佩.想到不80多岁时两位老人还是那么的彼此依靠,不能分开一分一秒.
钱钟书对与杨绛先生结合的感语是这样的."我在见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让人感动到底!又依稀记起钱钟书与杨绛先生在清华园时的那两句小诗."除蛇草深钩难着,御寇颓垣守不牢",有人解析这两句小诗,是两位大家在初恋时恩爱写照.也和了几十年后钱钟书先生的上述感语.
忆起两位大家,是对夫妻相濡以沫的思考?是要感念自己的妻子,也这般的疼爱和挂念着我?是要告诉自己在工作之余,也要把更多给到妻子和孩子?也如杨绛先生写得<我们仨>那样,亲情不可分离?
不会没有缘由的忆起两位大师,确实到了思索人生的一个阶段.我想,两位大师的携手相伴是对夫妻最好的注脚,我想,<我们仨>中渗透出来家的温暖和平实,是居家温馨最好的释义......
不是从事文学的人,难免会断章取义,请两位大家海涵.都是可以给人慰藉的精华,多读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