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渠道:我们将一丝不挂
(2010-06-04 08:58:14)
标签:
莫言清风 |
5月份汽车市场同比增长收窄、环比下滑已是大势所趋,2009年疯狂增长的车市在2010年回归理性是好事,我们裸在水的外面看自身的问题更清楚。每当市场起伏之时,最先触动的是一线营销渠道。每当市场调整之时,我们总会听到成批的汽车4S店倒下去。2010年的6-8月谁会又退出汽车渠道呢?
2009年汽车企业主导的几何数“造渠运动”的阴谋正在曝露,一场由汽车企业背后主导的内部渠道整合正在悄然进行。疯狂的造渠运动只能在泡沫下生存,如果不是把汽车当一生梦想去经营,轻则千万重则几千万的投入,甚至不如放在股市投机更有保障!汽车行业始于2009年疯狂的“造渠运动”基本可以暂告一个段落,转而代之将是新一轮的退出、抄底、兼并。
4S店模式再次拷问汽车营销渠道,为何市场稍有风吹草动,汽车4S店就会得重感冒?高额成本是元凶!企业从来都按市场的级别在划分渠道模式,为何不以客户为基础或者根据车型的级别划分?QQ、F0、Spark这些AOO级别的车型,需要与中高端车型一样的4S店吗?不断上升的各项经营成本,不断下降汽车价格和利润,行业竞争程度的不增加,汽车4S店已经走到了尽头,至少对于一些不足10万元的经济型车,完全没有必要建立豪华的4S店。4S店只属奔驰、宝马等豪华品牌!
谁应该去改变汽车4S店模式?笔者认为自主品牌率先应该主导这一变化,打破从1999年开展的汽车4S店渠道主导模式。当前自主品牌的车型大多在中级车型以下,以经济车型为主导,客户对豪华的购车环境未必是第一关注因素。另外一个方面,自主品牌车型集中的市场在二三四级市场,与之相匹配的投资者会有那么充沛的资金链?不仅要打破4S店模式,吉利、比亚迪多品牌多渠道的形式,在三四级市场也要灵活性,与汽车综合交易市场结合,形成本集团化内部的联合交易市场,没有必要重复建设。
4S店对于中国市场,对于自主品牌是圈套,我们没有必要照搬这一模式,尤其是汽车消费群体在向三四级市场充分延展之时,无须在4S店这种固定投资耗费如此多的精力!低成本的渠道运营模式才是自主品牌车型的根本。对于汽车营销渠道,流动资金比固定投资更关键。在汽车市场上升时,自主品牌成为了渠道超生游击队,可是在市场调整之时,自主品牌是不是更多的在抛弃这些新生儿呢?为何没有自主品牌在考虑收获自己的孩子,让自己的渠道有直营的模式存在?
汽车市场下滑对于强者是一场饕餮盛宴,他们可以低成本的快速扩张,弱者只能充当马前卒的角色。大汽车经销商集团和国外资本正伺机潜伏等待猎捕时机。大汽车经销商集团通过资本运作,短期内可以控制更多的渠道,可是企业的战略、文化、人才、品牌不是通过资金可以解决的。大汽车经销商集团不是渠道的终极模式,大汽车经销商集团未来也面临整合的可能!因为中国汽车的流通渠道,根本没有核心竞争力!
国外资金以多种方式潜移默化的进入,甚至有主机企业变相在参与。尤其是合资品牌,在技术、供应被垄断之后,如果流通渠道再被挖空,中国汽车是不是真得一丝不挂了?
(新浪汽车博客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